台北市政府環保局辦理一系列「台北市氣候變遷公民參與」工作坊,本月27日舉行首場活動,以「推廣城市深度減碳」為主題,邀集相關專家與民眾共同討論。針對台北市高耗能的問題,建築師陳光雄點出,目前台灣建築設計大多未因地制宜,不當的建材與設計在台灣就像「夏天穿貂皮大衣」,導致都市熱島效應加劇,冷氣空調開不停。
今年夏天全台亮起高溫預警,都市熱島效應也越來越嚴重。數據顯示,20年前台北市區與郊區的溫差僅1.5~2°C,2020年溫差卻已經來到3.5°C以上。但學者進一步分析還發現,盆地都市仍有高溫、低溫之別,北市萬華、大同區的高溫就明顯高於其他里。 這是否意味著傳統的公園綠地已不足夠?學者指出,問題並不出在公園綠地,而應著重於綠地提供的「涼化效應」,並將其發揮最大功能,配合調整都市規劃與建築物規範,可能就是未來躲過城市熱浪的關鍵。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極端氣候變得更加嚴重,而氣溫高漲,讓受都市熱島效應影響的居民叫苦連天。城市面對酷熱天氣,紛紛採取不同應對之道,如東京建立起城市「風軌」、維也納透過水霧技術設立「清涼區」等,想方設法撐過越來越熱的夏天。
為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與成功大學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CLab)合作研擬「降低體感溫度、提升行人舒適」行動策略,以降低體感溫度1.5°C為目標,用科學數據建立「都市體感溫度指標」(HCI),評估基地降溫等級。 上週五(17日)的專家座談會上,建築師建議,台北市還可再區分出熱島效應嚴重的高溫區和其他涼區,總統府或劍潭山附近建案應有不同標準;也有建築師指出,北市應優先從捷運旁的建案著手,於捷運出口沿線、市民每天通勤的路線,規範業者以人行廊道或雙排喬木加強遮蔭。
彰基醫學中心於盧加閔紀念廣場推出「綠陪伴生態藝術展」暨「步佈台灣漫步在彰基」數位走讀平台宣傳,是由彰基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的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共同合作的生態藝術計畫,針對全球氣候暖化、溫室效應的生態危機,這項展覽做出了回應聯合國SDGs「氣候行動」的一次具體實踐;展期將自即日起日至16日止。
炎炎夏日,光是赤腳走在沙灘上都可能燙傷,你能想像赤腳踩在將近 67°C 的柏油路面上嗎?高溫、熱浪侵襲讓原本就已經很熱的都市,再次因為熱島效應而沸騰!有什麼好方法能為熱氣沖天的都市降溫嗎?
根據中央氣象署周一(24日)的預估,未來一周全台氣溫將連續出現36度以上高溫,甚至可能達到38度極端高溫。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無論戶外工作者、運動愛好者,還是普通民眾,都面臨著嚴重的熱傷害風險。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都市熱島效應日益嚴重,夏季高溫警報頻繁出現,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遠離熱傷害呢?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於7月14日發布《2024臺灣氣候變遷分析系列報告:暖化趨勢下的臺灣極端高溫與衝擊》。報告結合文史紀錄,深入探討台灣在全球暖化趨勢下面臨的極端高溫挑戰。
今周刊編按:受熱帶性低氣壓及低壓帶雙重影響,新北、基隆等地多處淹水嚴重。據中央氣象署統計,昨(22)日24小時累積總降雨量,最高為新北平溪的426mm,新北瑞芳412mm次之,而新北雙溪、萬里、汐止、石碇及台北北投、基隆七堵、暖暖等地,24小時累積總降雨量也均在300mm以上。 全球人口愈來愈往城市集中,大樓愈蓋愈多,不只形成熱島效應,科學家還發現,許多城市降雨量都比偏遠地區多,研究員稱為「城市濕島」效應,且研究發現過去 20 年城市年降雨量異常值增加一倍,加劇城市水災風險。
綠色鋼鐵需求爆發!不只氫能,揭密鋼鐵行業未來8大商機...這國已提前搶佔商機
消費者洞察》過半台灣人重視品牌環境友善!想抓住消費者的心,先搞懂「永續、健康」
父親曾靠花季每天賺10萬、變每月賺10萬... 她返鄉推永續小旅行,帶遊客重新認識陽明山
上市櫃永續聲量》台積電、統一超、中華電、全家憑什麼上榜?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 南山人壽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