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企業會議室,他是位沈穩的領導者;步上科技研發舞台,他是位專注的學者;踏入公共議題場域,他是位深愛台灣革命家。他是羅正方,是一家企業的董事長、航太博士,同時也是當年「野百合學運」衝鋒陷陣的學生之一。
這張草原圖難道是北極?沒錯,科學家們利用無人機在加拿大進行大面積空拍,觀察到北極已經不再是過往的純白色,反而變得越來越綠,綠到讓人頭皮發麻 。
空中摩托車真的不是夢!日本無人機製造商 A.L.I. Technologies 推出飛行摩托車「Xturismo」,預計明年上半年前出貨限量款 200 台,售價 7,770 萬日圓(約新台幣 1,900 萬元),比一台勞斯萊斯還貴,即日起開放預訂。
2021年9月,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嘉義科學園區將落腳太保市,並於今年4月初,成立諮詢委員會暨籌備辦公室,前述發展,不僅徹底扭轉嘉義被視為典型農業縣的刻板印象,也讓各界對嘉義的產業前景,充滿期待。
亞灣新創大南方展覽於8/25、8/26盛大揭幕,今年8月新成立的臺灣碳權交易所也首次參展,經濟部推出全球首創無人機隊魚況探勘技術。 本次展覽吸引了近 270 家新創公司的參展在8大主題展區中,以淨零轉型、數位轉型為主軸,展現技術多元解決方案。
臺中市海岸線長達41公里,為了改善海洋環境品質,環保局透過無人機空中巡查影像智慧辨識,即時追蹤污染源,並結合民間環保艦隊淨海撿拾海廢,陸域則透過海洋環境教育活動宣導減塑生活及辦理淨灘,集結陸海空公私協力的默默深耕,共同守護這片蔚藍海岸。
華爾街日報今年七月撰文示警,台灣高達97%能源來自船隻進口是重大國安風險。總統大選倒數,中國進行多次軍事演習,對天然氣運輸船進出港口產生影響。 為了因應中國的軍事威脅,我國進行多項措施,包括國軍使用各種監控系統監視中國軍動態,以及發展無人機技術,本文剖析中國軍演對台灣能源安全的直接影響,以及台灣在地緣政治風險下所採取的應對和保障措施。
印尼婆羅洲西部的道房縣(Ketapang),距離雨林不遠的一間木屋中,一名婦女西蒂(Siti Nuraini)正往自己的臉上,塗抹由米與磨碎的斑蘭葉混和製作而成的自製防曬霜。西蒂說明,由於她等等要外出巡邏,如果不抹上防曬霜,很容易就會被印尼灼熱又毒辣的太陽曬傷。
無人機送貨不是新鮮事,但是能夠承載 100 公斤貨物的無人機現在已經起飛,並且成為風力發電安裝和維修工作的最佳工具。
近日,尼泊爾政府宣布計劃引入高空重型無人機,以協助清理聖母峰上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據悉,這項創新措施目的在減輕雪巴人的工作負擔,並提高清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