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愈來愈多物種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大洪流下瀕臨滅絕,諾亞方舟的情景,很可能會在我們這一代首度重現。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開始搶救許多瀕危物種的最後一對,或者實行上帝在〈創世紀〉中給予諾亞的指示:「凡有血肉的生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保存他們的生命。」
在殖民主義時代,不僅是「珍稀」動物,連「異國」人種也都會在動物園和著名的「殖民地展覽」等場合中展出。對孩子們來說這是娛樂,對家長來說則是滿足好奇心的機會。在這些人潮絡繹不絕的展覽背後,歐洲各國繁榮的首都和所屬殖民地之間發展出不受任何法律規範的「動物貿易」。
2019~2020 年的澳洲叢林大火造成數以萬計的無尾熊命喪火海,如今澳洲政府已經將無尾熊列為瀕危物種。對此澳洲大學也正打算透過建立「精子銀行」,保護因棲地限縮、山火風險而瀕危的有袋動物。
綠色和平研究發現,澳州因為大量生產與出口牛肉,已成為全球毀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五年內上億動物因此喪生或失去棲地,無尾熊更成了瀕危物種。而助長毀林行為的,竟然包括麥當勞等大型速食企業。
亞馬遜河近期面臨極端乾旱,流域創下歷史最低水位,導致附近300座城市陷入嚴重危機。河道乾涸不只影響居民用水和生計,也威脅瀕危物種粉紅豚大量死亡,專家預計亞馬遜河水位最快2026年後才能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