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於1月28日公布台灣人食用海鮮「塑據」,依據文獻資料推估,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經由海鮮吃下1.63萬個微塑膠,相當於一根1.05公克的塑膠吸管。
但是當我們發現,我們的食物鏈已全面被塑膠入侵,海鮮、鹽巴、飲用水、乃至於空氣中都驗出塑膠微粒的存在,這可就成為健康問題,非常迫切且必須趕緊找到解決方案!
根據非營利植物性食品推廣組織Good Food Institute(GFI)於2021年9月10日發表的「素海鮮產業報告」(State of the Industry Report:Alternative seafood),美國2020年零售素海鮮營收成長23%,是整體食品零售業成長的兩倍。光是在2021年上半年,該產業就獲得超過1.16億美元的投資金,已經超過2020年2600萬美元,可期待素海鮮市場的發展。
大豆、魚和牡蠣同時被作為醬油或是魚露醬油的原料來源。這類種醬油通常也因此帶有帶有過敏原大豆與海鮮的疑慮。英國的新創公司Sozyë發現,透過海藻原料不僅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這類原料還具有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從產地到餐桌的鮮乳坊,到實踐海鮮溯源的Provenance ,這2家B型企業的共同點在於透明,包含對供應商公平對待,及對消費者揭露採購過程,最終讓經營者、供應夥伴、消費者都獲利。
疫情期間,台灣水產業者因為餐廳歇業,業績腰斬,為何元家企業的營收只衰退兩成? 甚至十多年來,穩坐冷凍水產的龍頭寶座?
以色列新創Wasteless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Oded Omer在買海鮮時,注意到食物即將到期,總會以六折的價格出售,「但是我問了店員,他們說就算打折了還是沒人買。」 他便是在這樣的經驗中創業,認為即期食品的降價優惠雖然能促進銷售,同時減少食物浪費。但事實證明,降價一次也許遠遠不夠。
馬糞海膽因味道濃郁、口感嫩滑備受饕客喜愛,每年5月至9月是海膽的性腺發育成熟期,近年卻因過度撈捕面臨族群瀕危,並在今年更新的《台灣海鮮選擇指南》第六版,從黃燈(斟酌食用)轉為紅燈(避免食用)。台灣東北海域常見的紅尾圓鰺(俗稱紅尾竹筴魚)則從黃燈升至綠燈。 參與編定的海洋生態學者邵廣昭說明,海洋生物資源變動性大,為了呈現台灣海洋漁業資源現況,「海鮮指南」每隔2至3年定期更新,提供民眾及餐飲業者採買海鮮參考指引。
日本在8月24日(台灣時間中午12時)將約134萬噸的核廢水逐步排放入海,雖然日方信誓旦旦核處理水的氚含量已被稀釋至遠低於國際的排放標準,安全性已獲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背書,但此舉仍引發鄰近國家對核食安的疑慮。一旦核廢水排放入海後,對海鮮等相關產品會不會有影響?目前各國如何看待或對爭議核食設有哪些標準?相關爭議一次看。
今周刊編按:2021年以來,數十億尾棲息於阿拉斯加周遭海域的松葉蟹消失!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10/19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報告發現,松葉蟹離奇消失恐和白令海東部發生的海洋熱浪(Marine heatwave)有關。 臺灣人愛吃海鮮,產地來自阿拉斯加的松葉蟹(也稱雪蟹)和波士頓龍蝦(產自緬因州)更是吃到飽的熱門料理。但近來產量銳減、價格上漲,未來也許更難「吃到飽」。為什麼松葉蟹 3 年內消失 70 億隻?龍蝦被列入「避免食用」清單?
綠色鋼鐵需求爆發!不只氫能,揭密鋼鐵行業未來8大商機...這國已提前搶佔商機
消費者洞察》過半台灣人重視品牌環境友善!想抓住消費者的心,先搞懂「永續、健康」
父親曾靠花季每天賺10萬、變每月賺10萬... 她返鄉推永續小旅行,帶遊客重新認識陽明山
上市櫃永續聲量》台積電、統一超、中華電、全家憑什麼上榜?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 南山人壽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