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的金屬成型供應商-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自2015年接棒經營管理以來,致力於智慧製造與循環經濟的實踐,讓他榮獲《2021安永企業家獎-跨界永續企業家獎》。近年推動勤美最高已使用99%的回收鋼料,並同時進一步追求人文美善的多角化經營,跨足建設住宅事業、生活休閒事業、文化藝術基金會等,一步步策略穩健發展,並持續投入社會回饋、推動企業永續。
根據《財訊》報導,友達光電利用台中二期廠區高達250坪的空間,規劃「2023智慧友達展」首度開放,集結友達智慧製造的經驗,以友達數位、友達宇沛以及能源事業總部三箭齊發,讓友達不再是一家面板公司。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更直接喊話,2025年來自非面板事業的營收,要達到二成以上,成為友達的第二條腿。
隨著人工智慧、雲端與自動化技術不斷演進,智慧製造正在進入下一個關鍵階段。《TO》精選了世界數家智慧工廠案例,帶領讀者一起了解最先進、最高效與最為永續的新製造面貌。 以下,是全球領先半導體公司英飛凌(Infineon)的智慧工廠精彩案例。
「經營者的目光與胸襟,決定了企業未來的規模;經營者的品性與涵養,決定了企業的壽命。」王伯壎凜然地說。 台灣塑膠射出機龍頭富強鑫(6603)董事長王伯壎昨日(7/17)現身台灣科技大學,以「從傳統產業轉型智慧製造的經驗」為題,分享他一路走來的經營歷程與心法。
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21)日通過六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總金額逾151億元。其中瑞儀光電斥資逾133億元,導入AI智慧製造技術,發展晶圓級光學元件。 經濟部表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迄今已吸引1,664家企業投資,總金額突破2.5兆元,預計創造超過16萬個本國就業機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投資案全數導入綠建築與節能減碳方案,包括太陽能發電、能源回收、低碳設備等措施,積極響應我國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從事紡織製造產業超過一甲子的東豐纖維,因應數位時代的浪潮,和工研院合作,轉型為智慧工廠,透過無人搬運車、自動驗布機和雲端智慧生產等方式,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為公司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