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的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美國感恩節前夕,宣布將捐出約11.4億美元(約新台幣370億元)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股票給4個家族慈善基金會。他更是在最新給股東的信中指出,在他過世後將99.5%、超過1500億美元(約4.86兆台幣)財產陸續捐出,投入社會公益中「回饋社會...分配給那些不太幸運的人。」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力邀企業與學校夥伴,致力於國中、國小學童技職探索,讓小孩就算不愛讀書也有好出路,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期許:「翻轉更多偏鄉孩子的命運。」
在醫療現場,除了醫護人員在第一線救病扶傷,背後還有一群醫務社工從社會與心理層面來協助病人跟家屬,解決關於經濟、社會及情緒的各種困難。長期關注醫療環境的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攜手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發起「南山醫務社工獎」,盼能透過獎項,讓醫務社工的專業與價值能透這個舞台發光發熱,帶給社會更溫暖美好的未來。
「健康」是基本人權,然而,健康不平等的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國,台灣許多原鄉部落亦面臨健康不平等、醫療不平等的困境。南山人壽今年正式啟動「原鄉關懷列車」計畫,集結內外勤夥伴、各地合作醫院山地醫療服務團隊及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的力量,預計前進10個台灣原鄉部落,協助改善原鄉部落醫療資源不足與就醫不便等問題,以實際行動守護原鄉健康力。
「每次我跟我先生(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出去吃飯,或是有機會遇到一些企業家,我腦子裡就會想,他有什麼東西是我可以污的。」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一次在記者會上這樣說明自己是如何為基金會「爭取資源」,話一說完,台下群眾笑成一片。 與其他企業家相比,張淑芬不算擅長背講稿、記數據,但她開朗、親民的特性,總能自然吸引身邊的人與她接近,也能讓大家心甘情願奉上手中有的資源,與她一起做公益。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張淑芬長期以來都在做公益的第一線,除了大家熟知的災難救助,她也對偏鄉孩童教育相當關注。 過往,偏鄉孩童教育仍注重在「學科教育」,但張淑芬發現,不是每一位孩子都擅長唸書,因此將方針調整為「若不想念書、功課有做完就好」,剩餘的時間應該拿來培養一技之長。
台灣有許多善心人士在做公益,但若要說到每次總是衝到第一線了解弱勢族群需求的人,那就非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莫屬。 張淑芬因為在公益的付出,獲頒2022年遠見高峰會傑出公益服務獎,在頒獎典禮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愛相隨」,張淑芬感性地說:「做公益是把我和先生的福報拿出來分享。」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莫不受到衝擊與挑戰,三年多以來,確診與死亡人數持續急速攀升,醫院在第一線防疫前線作戰的同時,背後還有醫務社工默默協助醫護人員與病患家屬,搭建醫師和病家的橋樑,作為安頓與安心的後盾。向來持續關注醫療環境的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攜手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發起「南山醫務社工獎」,就是希望能透過這個獎項,讓大眾看見醫務社工的努力奉獻,也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
「不一定要會念書才能進台積電。」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在SEMICON「半導體人才培育論壇」上的這席話,顛覆了許多人的想像。 事實上,就在同一場論壇中,台積電人才開發暨招募處處長莊秀華也證實了此說法,指出高中職畢業員工大約占整體員工的1成,且「也有員工是從美容美髮或幼教科系畢業的。」
台灣半導體年度盛事SEMICON Taiwan週三(9/14)熱鬧展開,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在其中的一場「半導體人才培育論壇」上談及她對人才的想法,她認為學生不一定要會念書,但一定要學會一技之長,張淑芬說:「不一定要會念書才能進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