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台南漁光島旁的瑞復益智中心的太陽能發電站正式完工。天空飄著毛毛細雨,但張淑芬還是走上頂樓,親自檢視太陽能電站的狀況。
根據《財訊》報導,瑞復益智中心在台南已營運36年。該中心主任李雪瑛表示,瑞復一年營運所需資金接近7000萬,其中三分之一需要社會捐助。這幾年,氣溫愈來愈高,夏季電費節節高升,極端氣候為他們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
現在,在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成功大學、台南市政府的合作之下,瑞復益智中心的3棟大樓屋頂上,出現了3座太陽能發電站,發電容量可達99千瓦。李雪瑛開心的告訴我們,瑞復冬季每個月的電費約5萬元左右,但屋頂的太陽能電廠蓋好之後,如果滿載發電,每個月賣電可以帶進4萬3千元的收入,相當接近瑞復冬季每個月的電費,就等於一筆穩定的捐款,而且,這筆錢可以收20年!
李雪瑛笑著說,「以後的20年,只要有太陽,我們就有收入了!」
除了發電,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也幫瑞復節能,換上省電的LED燈,李雪瑛表示,「今年4月,我們就比去年省下400度電,」每個月又能再省下上千元的支出。
張淑芬接受《財訊》專訪時表示,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今年光是台南,就計畫尋找30個案場,複製瑞復的模式。當被問及設置太陽能發電場並不便宜,慈善基金會有多少預算,張淑芬回答很直接,「董事會對這個計畫的支持,沒有上限!」
她感性的說,幾年前,她在花蓮探訪弱勢族群發現有些人家一個月一半的錢,是花在電費上,「人家缺什麼,我捐什麼。」過去幾年,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已經在屏東牡丹鄉、花蓮海厝,台中等地做過四、五個類似的案子,把「會生錢的太陽能電站」送給弱勢團體。
裝置太陽能板必須符合各地方政府建築規範要求,在瑞復的案例中,台積電在慈善基金會顧問林君豪和成功大學團隊的協助下,先從測量日照,確定選定地點的發電量開始,再找結構技師和工班翻修屋頂結構,確定安全符合台南市的規範,再申請興建電站的執照。並由基金會的協調,讓台電在附近的國有土地上設置一個接收站,將瑞復發出的綠電能送進台電的電網。
電站發電收入中,會提撥十分之一做日後營運、修繕之用。除此之外,成大的團隊依據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的需求,正在設計一個名為愛築積的雲端平台,可以遠端監控每一片太陽能板發多少電,哪一片壞了,讓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可精確掌握這些發電站省下多少度電,可以抵消多少台灣家庭的碳排放量。這個平台預計年底正式上線。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彭冠宇接受《財訊》專訪時表示,已請各縣市政府幫忙尋找需要幫助的社福團體裝設太陽能電站,除了台南,台積電也將和雲林縣政府合作。他透露,基金會同時在全台灣推動「點亮台灣」的計畫,幫弱勢團體和偏鄉學校換裝LED燈。
「我們也很希望其他企業能加入這樣的計畫。」彭冠宇表示,以瑞復例子來說,換裝LED燈約需15萬元,興建太陽能電站約需500萬元,如果每一個企業認養一個單位,能更有效的幫助台灣降低碳排放,提升能源效率,同時給弱勢團體穩定的現金流。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電業法已修正,像瑞復這樣的社福團隊可以直接透過民間的售電業者,把綠電賣給需要的企業。尤其台灣綠電供給不足的困境已逐漸浮現,張淑芬「捐太陽能電站」的創新公益模式,可能會是未來企業取得綠電的一條新路。…(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