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充滿溫度與靈魂,因為「這些人」默默的付出 被服務者:「不再感到孤獨無助!」
行政院林萬億政務委員(右一)蒞臨典禮現場為醫務社工加油打氣,顯示政府對本獎項的重視。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莫不受到衝擊與挑戰,三年多以來,確診與死亡人數持續急速攀升,醫院在第一線防疫前線作戰的同時,背後還有醫務社工默默協助醫護人員與病患家屬,搭建醫師和病家的橋樑,作為安頓與安心的後盾。向來持續關注醫療環境的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攜手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發起「南山醫務社工獎」,就是希望能透過這個獎項,讓大眾看見醫務社工的努力奉獻,也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
自2017年迄今,已來到第五屆的「南山醫務社工獎」,從本次得獎名單可以觀察到,近年來,醫務社工積極從臨床個案服務更深入社區,提供在地化、多元化的服務設計;同時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因應病人及家屬的需求,透過更多面向的方式提供社會心理服務,讓疫情期間的恐懼及擔心降到最低,醫院醫療資源也不因隔離和管制而顯得遙不可及。
深入偏鄉,關懷弱勢族群照護
台灣醫療品質與照護體系雖然是全球有目共睹,但在山地和離島地區的偏鄉,醫療資源仍遠不及全國平均,此次獲獎的埔里基督教醫院和羅東聖母醫院,以社區型醫院服務偏鄉,並因應在地需求,整合資源走入社區,發揮弱勢安全網的照護,成為偏鄉社區和醫療的橋樑。
因應宜蘭高齡人口依賴比漸增,羅東聖母醫院積極發揮社工專業服務蘭陽鄉親,自99年即承接營養送餐服務社區獨居長輩迄今,除了照顧失能、獨居長輩營養餐食外,並關心長輩的身心狀況與日常生活需求。同時為緩解蘭監獄戒護病人其因身分、經濟或家庭關係所形成之就醫困難,還發展戒護病人就醫支持系統,協助其家庭因應醫療決策,維護其醫療權益。而醫院也與會福利團體合作,透過「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創新型計畫」,陪伴照顧者、降低照顧者的孤立感,藉由觀察使用者經驗,推展創新方案,提升家庭照顧者的能力及生活品質,減少照顧悲劇發生。
埔里基督教醫院發起結合醫療服務與部落家庭服務的偏鄉部落服務計畫,以社工室有限人力,積極針對為埔里、魚池、水里、仁愛等偏鄉民眾的醫療及社會心理需要,還成立全國唯一以偏鄉醫院為主體之醫務專科社工師合格教育訓練組織,讓社工專業自我精進,延伸醫務社會工作的專業使命並彰顯偏鄉工作的價值。此外,更針對偏鄉複雜疾病病人,積極連結部落、文化健康站等單位,並協調院內醫療及現有山地巡迴醫療團隊,協助排除就醫障礙,提供專業醫療服務。
攜手多元創新,為醫療規劃個別賦能
從得獎的團體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以及來自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的個人組吳淑玲,皆可感受到各單位一直以來努力積極發展許多創新方案,藉以發揮社會工作核心價值,傳遞影響生命的力量。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秉持大學醫院之弱勢關懷社會責任與照顧專業社群組職承諾,提供急重難雜罕等臨床社工服務,並戮力發展多元創新之團體與社區服務。從而積極投入兒少保護、多元的病友團體服務、發展多元志願服務等為目標,除設置全台第一個「兒少驗傷暨醫療整合中心」,並為兒童病房導入各式暖心服務方案,提供長期住院治療的急重症病童及家屬服務;還積極結合員工力量,主動察覺重大災難及弱勢族群的需要,發起社會關懷活動。更善用高齡、病友、學生及企業志工人力,提升病友關懷服務及支持國家健康政策的推動,進而連續9年獲衛福部優秀宣導醫院榮譽。
肩負新北市唯一精神專科教學醫院使命的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則發揮社會工作核心價值,以家庭、社會生態系統規劃個別賦能方案,像是落實分級社區機構復健,成立新北市第一家社區家園,讓個案回歸社區生活。還積極倡議心理疾病去污名化,連結法扶基金會駐診「暖心門診」社工師專業服務,使案家獲得醫療及法律服務,深耕社區。在疫情期間,快速以協助住院病人視訊診療、跨機構視訊會議等數位服務應變疫情,服務不中斷,支持病人及家屬克服疾病的障礙,達到社區融合的目標。
來自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的吳淑玲,一直以改變病人生命經驗為使命,致力於精神病人去汙名化,發想與執行水耕工作坊及真人圖書館等許多創新方案,為排除精神病人復元障礙發聲與努力。面對逐年增加的犯罪案例,則積極投入司法精神鑑定、家暴、性侵及藥癮防治的工作,並創新設計以satir模式為處遇架構運用在監獄與看守所的戒治工作。在醫務社工的這條道路上,她堅持社工專業價值與發展,提供精神醫療與心理衛生督導訓練及分享,配合專科社工師合格訓練組織的發展,精進同仁專業及提高專業地位,讓醫院成為培育專科社工師的搖籃。
兼顧深度與廣度發展全人健康照護
以病人為中心,除醫療診治外,醫務社工還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各方面需要的醫療照護,像是新竹臺大分院、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以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的王美晴,皆以醫務社工助人熱情與高度專業,從體貼之心出發,為患者安撫徬徨不安的心情。
新竹臺大分院向來積極展現社工專業與動能,統籌多項全院性重大業務,並因應在地需求,開創許多全台首創且具前瞻性之創意照護計畫,好比說是新住民與外籍人士就醫通譯服務、六大弱勢醫療照護計劃、偏遠原鄉孩童早療篩檢等,彰顯社工深耕大新竹地區、照顧弱勢族群的使命初心。更以創新思維帶領志工,運用志工專長,創新特色服務,在新冠疫情嚴峻情況下,積極投入醫院、社區、支援大新竹地區防疫陣線,擔任醫護後盾,使醫療工作得以發揮最大效能,建構健保及社會福利體系未能照顧到的支持網絡。
站在災難現場第一線的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於太魯閣號出軌事故第一時間與醫療團隊共同緊急應變,提供傷患及家屬社會心理支持服務,並以任務中心的方式解決各項非醫療問題。疫情嚴峻期間,除持續防疫專責醫院社區弱勢關懷的醫務社工使命外,更積極應變,與團隊合作以任務導向解決問題,協助醫院確診人員醫藥、社會心理及生活物資之服務。此外,醫院還很重視專業發展與研究,將臨床實務經驗發表於全人醫療專業研討會,並完成專科醫務社工師督導培訓課程,鼓勵專業發展與進修。實踐公立醫院社區弱勢關懷之宗旨,耕耘社區、結合資源、照顧弱勢民眾,成為社區信任的好夥伴,為醫院及社區搭起友善溝通的橋樑。
臺大醫院的王美晴總是從社會工作全人關懷的角度出發,專長於器官移植醫務社會工作,幫助弱勢移植病人跨越社經障礙、保障就醫權益,也協助關懷新冠確診病人及因密切接觸隔離之家屬及員工,評估其身心狀況、協助處理餐食調整、隔離處所轉換等相關問題,幫助確診者順利度過疫情難關。除積極投入病房臨床社會工作外,亦參與社會及衛生福利等新興業務,展現社會工作者全人、全家、全隊的關懷,提供團隊更完整的服務視野。她深信幫助人活得更好的過程中,也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與夥伴們一起為弱勢者在就醫權利的道路上持續努力。
陪伴走過生命陌途,投入安寧療護
駐守在生命的最後一站,作為病人或家屬生命中的陪伴者,羅東博愛醫院的黃子明,以及臺中榮民總醫院的曾素薇總是和臨終者併肩同行,予以正能量活出愛和幸福的模樣。
來自羅東博愛醫院的黃子明,正因為了解陪伴不是為了治癒病人生理或心理的痛苦,而是讓他感覺有人相伴同行,他落實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精神,並創立院內安寧病房志工組織,從召募、訓練、運用、考核系統,到提供多元的支持活動。更以實踐安寧四道人生,鼓勵末期病人及家屬把握當下交流情感與修補關係,結合宜蘭在地有限的資源,提供創新且多元化、家庭化的五全照顧計畫。讓陪伴不是為了治癒病人生理或心理的痛苦,而是讓他感覺有人相伴同行,一起找到經歷悲傷的調適方法。
面對死亡的準備歷程總是令人難以承受,但臺中榮民總醫院的曾素薇,卻積極投入臨床服務,結合社會資源,運用不同元素,推動病房活動方案,陪伴病人共同走過疾病、面對眼前的難關,讓生活可以穩定的運轉,傳遞個人在安寧服務滋養的能量。另外她也致力推展愛滋友善照護就醫,更在新冠疫情期間,發展主動介入的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協同醫護團隊理解染疫病人及家屬的需求,促進醫病溝通,並協助染疫病人及家屬緩解因隔離衍生的擔憂,銜接出院返回社區照顧的準備。
整合地方資源,凝聚團隊力量
奇美醫院邱美珠及光田綜合醫院張雅涵,以其高度分工與專業化的脈絡,並帶領醫務社工建立在醫院的專業角色,是醫療單位的最佳後盾。
從事醫務社工近40年的奇美醫院邱美珠,她從一人社工到擔任主管,從開發臨床服務方案、創立病友支持團體,到發展社區健康服務方案,皆帶領社工夥伴全面朝專業化發展,還建立全院癌症病人與家屬轉介照顧服務流程、創立急重症、各專科社工及重大災難事件的服務模式,推展醫務社工專業化不遺餘力。同時,她也長期擔任醫學倫理、人體試驗、癌症等委員會委員,並擔任多項任務小組召集人,近年更投入病人自主、長照、在宅醫療等公共議題之倡導與推廣。在跨領域團隊合作上,積極參與教學中心規劃全院性溝通技巧課程與競賽,輔導社工同仁考取社工師、醫務專科社工師證照,對醫院專業社工制度建立與社工知能的提升貢獻卓著,能與醫護單位一同守護病人身心靈與社會需求。
以「具有溫度與專業的陪伴者」自許的光田綜合醫院張雅涵,在慢性床為主的院區與護理之家擔任醫務社工,積極運用專業透過跨團隊合作,協助因失能需長期復健的病人,運用牌卡、園藝及芳香等輔助療法,協助病人走出情緒低落、無力感等的困境。平時則連結機構鄰近大專院校及社區資源,增加機構與社區學校互動交流機會,強化兩者間連結,並透過電聯、實地走訪等方式瞭解醫療資訊與社政資源,設計相關指引單張,使服務對象能快速瞭解可使用資源之內容、申請方式與注意事項,協助家屬完成社會資源的申請。她不只給予資訊與物質上的支援,而是透過協助、支持與鼓勵,陪伴他們一起走過獨步難行的生命旅程。
南山醫務社工獎除了肯定醫務社工的付出與貢獻,更能發掘醫療團隊中不可或缺、溫暖且堅定的力量,未來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也會持續推動宣揚在社會角落服務的感人故事,讓社會大眾看見更多醫務社工的專業及光輝。
第五屆「南山醫務社工獎 」得主出爐! 讓更多人關注以「專業」守護病患的這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