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氣候變遷造成海平面上升,太平洋上的島國首當其衝。台灣友邦吐瓦魯(Tuvalu)是一個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的島國,全國人口約為1萬人,現正面臨沉沒危機。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家已預測,若全球升溫趨勢不減,到了2050年,吐瓦魯大部分陸地與重要基礎設施在滿潮時都將位於海面下。 澳洲今年6月針對吐瓦魯公民開放全球首創的「氣候簽證」申請,每年開放最多280名吐瓦魯人永久移居,目前已有超過三分之一人口申請。而這場地球暖化下的人口遷徙,背後更隱含著澳洲區域地緣政治的布局與台灣外交未來變局。
今周刊編按:哥白尼計畫的一系列衛星就像是歐盟的「太空之眼」,透過高解析度的地球觀測,協助我們即時掌握氣候變遷、大氣及海洋監測等環境挑戰。作為全球最大的地球觀測計畫之一,哥白尼計畫不僅強化歐盟在太空領域的技術自主性,也正成為驅動綠色轉型與產業創新的關鍵動能。 透過投資於關鍵基礎設施和尖端技術,鼓勵及支持創新及提高競爭力,歐盟實施歐洲太空計畫,涵蓋地球觀測、衛星導航、太空研究與創新。根據太空技術、數據和對新創公司及中小企業提供針對性投資的服務,推動許多的太空企業及創新的解決方案。
又有一家太空新創加入戰局——由Baiju Bhatt成立的太空太陽能新創Aetherflux。 Baiju Bhatt是誰?他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Robinhood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這個撼動華爾街的平台,截至2024年底前已經有超過2,000萬個帳戶,代管資金規模達1,350億美元(約新台幣4.4兆元)。在高盛的最新報告中,Robinhood更被譽為「最佳資產管理平台」。
太空人布奇與蘇尼於在2024年6月搭乘波音的「星際客機」(Starliner)前往國際太空站(ISS),原計畫在進行短暫測試後,8天內返回地球。然而,太空飛船在發射及對接過程中發生多項技術問題,影響了返航的安全性。NASA決定讓飛船空艙返航,要求布奇與蘇尼暫時留在ISS,等待更安全的回程計畫,兩位太空人不得不在外太空「加班」。
今周刊編按:在川普執政下,美國已兩度退出巴黎協定,頻頻削減環保及氣候科學預算。如今,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1日突襲宣布裁員,首波解僱23名員工,其中最大受害者正是NASA首席科學家辦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Scientist),負責人凱文(Katherine Calvin)是國際知名的氣候學家,曾為聯合國氣候報告提供關鍵貢獻,如今卻遭解僱,引發學界震驚。
太陽能電池市場起家的量測設備廠光焱,成功轉型,打進全球影像感測晶片大廠,以及光達、航太供應鏈,去年上半年毛利率逾6成,成為光電量測上的要角。
今周刊編按:馬斯克創辦SpaceX的太空船「乘龍號」(Crew Dragon)於8月26日執行「北極星黎明」(Polaris Dawn)任務,飛船飛到距離地球1400公里的軌道,是自1972年阿波羅登月計畫結束以來,人類達到的最遠距離。這次任務的四名太空人,包含億萬富翁、退役美軍,都是平民出身,他們在離地表700公里處,進行約20分鐘太空漫步,開創了民間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1977年電影《Star Wars》開啟了大眾對於太空的好奇與想像!而現在國際巨星湯姆‧克魯斯下一個計畫是前往太空拍攝電影,這個拍攝計畫正式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SpaceX簽約合作,將到國際太空站進行「太空漫步」拍片。
2014 年上映的《星際效應》是許多「諾蘭粉」讚不絕口的經典之作,藉由電影呈現極端氣候使人類陷入生存困境,必須向外太空尋找移居星球。然而十年後的現在,地球仍未擺脫氣候變遷危機。我們究竟還有多少時間應對這個迫在眉睫的威脅呢?
台灣女子拳擊好手林郁婷代表台灣出戰巴黎奧運,以壓倒性5比0擊敗土耳其對手、挺進金牌戰,,成為台灣首名闖進奧運拳擊金牌戰的選手。日前林郁婷遭知名小說《哈利波特》作家JK羅琳等人質疑其參賽資格,引發奧運選手性別爭議。 事實上,早前美國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剛簽署了,「禁止學校向家長告知學生性別認同轉變」法案,引發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強烈不滿,隨即在X上宣布,將把社群平台X和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總部從加州遷往德州,究竟發生什麼事情?
台灣進軍太空產業,「國家隊」積極投入,在去年有重大成果,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研製,台灣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衛星在台灣時間2023年10月9日在法屬圭亞納順利升空。 包含酬載,獵風者共約82%是由台灣研發製造;加上地面設備,超過20家台灣的研發單位及廠商參與。 在去年10月升空後,經過半年多的參數調校,風速產品正式於今年5月31日上架台灣資料中心(TACC)。 獵風者每日可蒐集3至4萬筆導航衛星經海面反射訊號,其中7至8千筆可產出風速產品(最終產品),可作為氣象觀測及預報的參考數據。根據學者初步應用研究觀察,相關資料可彌補雷達在近地表區域的資料空缺,明確加強降雨預報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