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主題學者專訪計畫》來到最後一個SDGs目標─SDG17夥伴關係。其實現在各個大學都有進行符合夥伴關係的計畫,也就是「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USR)。 這次,我們邀請到文化大學史學系的倪仲俊主任來和我們分享,文化大學以及史學系的USR經驗。
彰基醫學中心於盧加閔紀念廣場推出「綠陪伴生態藝術展」暨「步佈台灣漫步在彰基」數位走讀平台宣傳,是由彰基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的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共同合作的生態藝術計畫,針對全球氣候暖化、溫室效應的生態危機,這項展覽做出了回應聯合國SDGs「氣候行動」的一次具體實踐;展期將自即日起日至16日止。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近年地搜尋與討論熱度都呈現驚人成長,台灣各級企業、教育單位推出相關計畫與措施回應永續議題。大專院校則有高教司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 計畫。
曾風靡一時的竹碳日用品,如毛巾、襪子和衣物等在市面上已相當常見,但在農林漁牧業的應用,仍有許多開發潛力。位於嘉義縣布袋鄉的邱晉爵生態與智慧養殖漁場,就與中正大學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團隊合作,以竹子副產物「竹碳」來改善水質,保持魚蝦健康。 邱晉爵是漁業署水產養殖光合細菌菌種庫及培養訓練計畫的嘉義培養訓練班班長,在5甲地的魚塭,以自行擴培的光合菌,使用在烏魚、龍膽石斑、黃金鯧虱目魚、吳郭魚、白蝦及泰國蝦的混養池裡,同時在一塊2分地的混養池裡,另外再加入竹碳試驗。
從2017年試辦至今,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計畫」累積豐碩的成果與能量,在疫情期間為社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迎接疫後生活新常態,USR推動中心計畫總主持人蘇玉龍如何帶領各校USR擴展新量能?
社會參與的步伐須由大眾共同加入,而全國大學師生亦成為積極投入與貢獻者。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第二期第一年(109年)階段性成果專書《夏耘》將於2月1日線上公開,分享大專校院教學場域轉型與創新的實踐經驗。
位於臺中霧峰的朝陽科技大學,近年主動積極和地方社經和產業發展結合,帶領師生運用校內的學術能量,跨域合作解決地方問題,推動中部區域在地永續發展。
深耕許久為大學社會責任付出心力—他們是USR計畫實踐場域的資深學長姐,透過理論知識和動手實踐,慢慢地在各自專長領域、找到埋藏在心中最核心的那把鑰匙,成為學校和地方間不可或缺的的「關鍵解鎖人」。
現代社會對於大學有非常大的期待,積極投入社會參與蔚為世界各國高等教育轉型的主流趨勢。教育部於2018年啟動第一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協助大專校院發展各自所長,以及教學場域轉型與創新,至今已經累績階段性的成果。
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過程中,弱勢社區或原民部落經常是計畫鎖定的場域,如何與社區居民站在同一個水平視角,邀請他們一起參與社區的重新設計,提供真正所需的協助或規畫?2019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中,「國際研討會專題演講」邀請澳洲坎培拉大學Petra Buergelt博士,分享如何與社區建立長期關係,承擔大學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