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晉爵(持水瓶者)在養殖池中倒入自行擴培的光合菌液,該池一週固定加入20公斤的竹碳,以吸附光合菌。圖/中正大學提供
竹碳可吸附光合菌 讓分解水中毒素效果更好
「光合菌會吸附在竹碳的孔隙裡。當竹碳沈降到池底後,和團隊發現,比較能有效分解池內因飼料、肥料、魚蝦糞便產生的氨氮、亞銷酸等毒性成份。」邱晉爵也表示,雖然自己已有設備做水池檢測管理,但氨氮亞銷酸指數等,都需要另外測量才能得知。
邱晉爵在兩分地大的養殖池中,一週固定加入20公斤的竹碳,然而在下雨前後或低壓時,因為水質變化比較大,更要測量氨氮等指數,才能判斷要增加多少竹碳和光合菌。
暗紅色水瓶為放進竹碳、吸附光合菌後的水體。圖/張語屏
一年試驗確認竹碳有益魚體健康度 高達9成育成率
使用竹碳後,主要能夠增加魚蝦的健康度,邱晉爵表示,透過一年的試驗,初期放進800尾烏魚的魚苗,能收成700多尾烏魚,平均有5兩多的重量,育成率達9成,且魚體健康良好。
竹碳成本高 有待業者發現市場潛力
然而1公斤的竹碳要價500元,2分大小的魚池每週固定就要投入20公斤,每月會需增加4萬塊以上的成本,並需依使用範圍計算使用量。不過邱晉爵認為,其實可行性很高,只是成本還有待未來的發展,觀望能否降低費用,更能擴大使用。另外在養殖池中的水質變化,判斷竹碳比例的拿捏,仍有賴專業團隊研究與精算,發揮更大的效益。
中正大學USR計畫主持人、製商整合研究中心主任黃士銘表示,由於精巧的機器設備相當昂貴,只有在物品的出路有合理保證、用來大量生產,業者也會評估原料不會短缺而導致生產停頓的情形下,市場機制才會營運而生。
中正大學USR計畫主持人黃士銘手持已取得專利的全竹製「竹空氣清淨機」,認為竹產業發展在需求端,須引進破壞性創新的概念,計畫團隊希望藉此突破,讓台灣的竹產業能有重新起跑的機會。圖/張語屏
竹碳成本較高,源於製成竹碳的加工方式較精密。中正大學USR計畫團隊使用的是機械窯燒,由於不同應用的竹碳,需要不同溫度燒製,只有機械能做到,但機器成本高,有待公部門與學校單位的媒合,若能讓設備業者預期產值,大量生產,更能普及到不同農業應用。
中正大學寧靜湖自2021年因爆發禽流感撲滅多數鵝鴨,水質也因此影響,USR團隊仍在評估面積與使用竹碳使用數量,以協助校方做水質改善。圖/張語屏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名稱:竹光發熱綠金計畫——臺灣竹業展風華
計畫團隊大學:【受訪對象】
計畫主持人:
製商整合研究中心主任、會計與資訊科技學系、資訊管理學系 合聘教授 黃士銘
製商整合研究中心專案經理 郭志遠計畫簡介:
以竹代塑為計畫初始,從協助地方政府解決竹廢料問題開始,化垃圾為綠金振興地方經濟,期盼推廣台灣竹商品於國際。推廣部落竹經濟、加入國際倡議,協助南亞國家以竹綠色產業改善部落的生存與生計問題,每年舉辦世界竹周、以及台印「竹科技論壇」,進行竹相關的SDGs倡議,發揮國際影響力。
※本文授權自食力,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