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內多家投信接連發行與ESG相關商品,國外投信也密集宣傳投資ESG公司的效益,這股注重企業營運與永續平衡的浪潮,已成為投資界重視的話題。
2004年十月,聯合國與知名國際律師事務所富而德(Freshfields)合作,發表了一份以該事務所為名的《富而德報告》。報告一大重點,在澄清金融機構將ESG納入投資決策過程的適法性疑慮。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可帶來更顯著的財務效益,加上巿場法規壓力增加,雙重理由讓ESG相關投資需求大增,但肩負支應台灣人未來生活負擔的五大基金,跟上了嗎?
英國大學退休基金的資產規模高達750億英鎊,是英國資產規模最龐大的私人退休基金。《金融時報》報導,因為受到成員們20多年來的持續施壓,要求採取更積極的責任投資政策,該基金打算在兩年內出售價值約1.9億英鎊的菸草公司持股,並全數出售對軍火、磷和地雷有關企業的投資。
就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全球、許多龍頭企業必須靠著紓困金才能活下去的此刻,近年風起雲湧、訴求「高標準良心投資」的ESG浪潮,成長動能是否依舊?答案,出乎意料。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不僅美國人關心,全球世人也相當關注。因為總統候選人主張不同,受惠的產業也不一,法人表示,若是川普連任成功將有利工業股;若是拜登上任,替代能源則有機會再更上一層樓。即使是川普連任成功,因綠能、再生能源趨勢不可逆,投資人仍可逢低作中長線布局。
時常關心市場上新發行商品的投資人,應該很難不注意到,近期有許多股票或債券基金都會加上「永續」或「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字眼,顯示不僅國際ESG投資趨勢興起,台灣市場也跟著颳起旋風;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在今年第二季,已連續兩季度拿下ESG基金吸金王寶座。
國立台灣大學於近期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揭露約20億校務基金投資管理之情形,並承諾將逐步處分所有與化石燃料相關的持股(如水泥、石化業公司)。台大的做法並非特例,全球已有近150所大學響應全面或部分撤資。
「年輕的時候,除了當記者、當俠女是我的夢想之外,其實我更想要當媽媽,因為身為一位女人,當媽媽是上天賜予非常好的禮物,是權力也是責任。」
如果說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照顧的是超過4萬個台積員工家庭,那麼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無疑就是張忠謀最堅強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