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於近期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揭露約20億校務基金投資管理之情形,並承諾將逐步處分所有與化石燃料相關的持股(如水泥、石化業公司)。台大的做法並非特例,全球已有近150所大學響應全面或部分撤資。
近日部分媒體稱歐盟將核能納入綠色轉型,藉此批評台灣能源政策,經濟部20日發新聞稿澄清「歐盟發布的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 正式文件中,沒有納入核電」,稱該文件內容遭部分媒體斷章取義外,也針對台大醫學院麻醉科教授王明鉅表示德國承認廢核是錯誤一事,表示包括聯邦政府發言人、環境部都已指出德國走向2022非核家園的方向沒有改變,希望王明鉅可以在寫臉書批評前,學著使用網路搜尋功能。
4位還在台大就讀的大男孩—楊青晏、范旭承、林楷翊、吳宥錡,求學期間為了推動綠電,成立全台首家專營再生能源售電業的新創公司「瓦特先生」。他們沒料想到投入綠電的過程如此艱辛,經歷2次轉型,才終於找到現在的方向——成為綠電的中盤商。現在「瓦特先生」已和幾間上市櫃公司簽定協議,明年春天可望出售全台第一批綠電,帶來營收。
「我就是那種公務員出身的好孩子,老師不在時就會被班上的8+9(音同八家將)嘲笑欺負的人。」
化被動為主動,開發金控成立氣候韌性金融產學大聯盟,希望提供金融業者環境管理資訊的解決方案,也是保護客戶資產的態度。
對於未來台灣可能面臨的缺水問題,以水利專業見長的前內政部長、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直言,以目前狀況來說,水庫淤積問題難以解決、台灣也無土地可新建水庫,若無法開源,就只能朝節流去規劃,要是無法做到調高水價、發展水資源回收,「那台灣人就沒有資格談論缺水這件事」。
以噸計重的重車,與清秀優雅、身兼心理學博士的林家三代林純姬很難畫上等號,但當她條理分明說著經營策略,舉手投足間,已不斷證實自己正是君臨這個商車王國的女王。
4年前,張安平臨危上陣,成為台泥的新擔當。他重新塑造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以循環經濟取代規模生產,為這家走過75年歲月的老企業,找出投資新亮點。張安平為何能顛覆傳統產業思維,重新打造新台泥,原來,這背後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除了增加投資再生能源,台積電也開始要求自家供應鏈跟進「綠化」,根據報導,台積電擬將「供應鏈碳足跡」及「減碳績效」列入公司採購重要指標。
今年5月連續發生兩次全台大停電事故,缺電傳言再次甚囂塵上。經濟部坦言,氣候變遷導致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缺水與破紀錄的5月高溫,使得電力系統應接不暇。為什麼缺水連帶影響電力供應?除了許多慣常水力機組無法發揮,全台最大儲能電池—「日月潭」逐漸乾涸也是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