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社會有感,希望在能力範圍內讓世界更好,有愈來愈多的企業致力回饋公益, 並透過不同檢視工具,省視自己營運的腳步是否符合相關精神,成為一家更好的企業。
「年輕的時候,除了當記者、當俠女是我的夢想之外,其實我更想要當媽媽,因為身為一位女人,當媽媽是上天賜予非常好的禮物,是權力也是責任。」
如果說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照顧的是超過4萬個台積員工家庭,那麼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無疑就是張忠謀最堅強的後盾。
讓流浪貓、重症貓擔任產品測試員,甚至成為自家產品最佳代言人,這可能實現嗎?拼圖喵中途之家創辦人陳人祥,把這個天方夜譚化為現實! 靠著這些「貓咪研究員」,他研發出一款全天然木屑貓砂,光2019年的群眾募資,就獲得上千人贊助。陳人祥認為,公益事業要脫離苦情,就得找出營利模式,以貼近社會、解決問題。
林口社會住宅是全台最大規模的社宅,也是政府規畫社宅政策的「實驗場」。 歷經一年多磨合,周邊房價與原有居民生活都未受負面影響,可以成為後續計畫的重要參考。
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是一群關心和保育野生鳥類與棲地環境的社會人士所組成,會員人數高達千人,致力於生態保育。2001年12月1日與台北市政府合作,以志工精神將台北市關渡自然公園作為公益信託推動場所,由民間組織專業經營、政府部門監督、民間企業贊助、社會大眾行動參與的合作模式,為台灣保育區首創公眾全面參與政府財產的首例,成功為台北留下最後淨土。
「因為看到社會需求,決定從基礎教育開始著手!」普萊德科技董事長陳清港與總經理許華玲夫婦,2004年首創台灣第一個以教育為主軸的「公益信託普萊德教育基金」。許華玲表示,當時自認不夠成熟成立基金會,於是選擇結合地方學校資源、心理諮商師、志工的合作方式,建立一套標準作業程序,將每一分錢確實用在需要幫助的兒童身上。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今年發表的糧食浪費指數報告,全球每年浪費近10億噸食物,總計有1/3糧食產出從未被食用,而且糧食浪費也造成高達44億噸的碳排放量,假如食物浪費是一個國家,其溫室氣體排放會是全球第三大。同樣,台灣也面臨嚴重食物資源浪費及分配不均的問題,依據研究機構調查,一整年台灣浪費食物有373萬噸。
用公益綠能點亮台灣!將近46年歷史的台南市瑞復益智中心,今年迎來別具意義的夏天,屋頂裝設大面積的太陽能版、室內換上最新穎的LED燈具,省下的大筆電費,不僅減輕營運負擔,也讓瑞復中心多了經費及餘力,實現掛念許久的憨老家庭服務計畫,讓公益繼續放大。
近年來「永續長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簡稱CSO」這個嶄新的職務開始崛起,這份工作的職責內容,主要是在關注企業責任報告或永續報告書、問卷、公益活動等等,但最重要的核心,是著重於「創立一個有執行力的永續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