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缺水,大多數民眾沒有意識到危機,就是因為自來水太便宜,所以從民間到政府都沒有把廢水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列入優先順序積極處理。
「生煤」是一種便宜燃料,比起天然氣甚至重油價格實惠得多,更是燃煤鍋爐業者長期使用的節省成本能源。然而,就像侯友宜說的:「新北市不允許再有空汙!」一八年,前任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就已經在市政會議上,宣示要在兩年內達成「減少一座燃煤電廠汙染量」目標,侯友宜並沒有打算放棄。
回顧 10 年前的 2010 年,311 事件還沒有發生,綠能產業才剛萌芽,不過,全球創投已經注意到這股發展趨勢,各國政府對綠能發展也已經開始有相當的補貼,包括美國能源部提出 150 億美元保證貸款,2011 年之後,綠能產業在 311 之後歐洲大力補貼下先是有了快速成長商機,卻又在中國大舉進入下造成太陽能產業崩盤,但這也便宜了下游計畫商,總體來說如今綠能產業的發展是比 2010 年興盛不少,那麼當初的創投有沒有押對寶呢?
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密度最高的挪威失了市場,對於注重家庭出遊的挪威人來說,車子炫不炫不是重點,他們更在意乘客坐得舒適。電動車產業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中國承諾減碳排,立下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 2030 年之前碳排放要達到峰值,2060 年後實現碳中和,使碳足跡為零。在該計劃下,中國宣布啟動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鎖定全國兩千多家電力公司,而基於中國佔全球碳排放比重的三成,市場預期該系統將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台灣電價太便宜了,低廉的電價導致用電浪費,其實調高電價未必會增加家用電費支出;如果能加快建置智慧電網,以更智慧的定價機制,就可降低每天尖峰負載的用電需求。
你今天早上刷牙了嗎?牙刷的材質通常包含塑膠,而塑膠是由石油製成的,石油就是一種化石燃料。
我想跟你說一個關於「台灣自來水之父」的故事。 1909年,台北自來水道開始建置,當年這個比東京更先進的水道系統是由英國工程師威廉巴爾頓設計,他為台灣現代水利建設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可惜的是,巴爾頓在台灣的第二年不幸染上瘧疾,隔年病逝。 巴爾頓的水道設計,後來由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接手完成;而濱野的學生八田與一,則設計了著名的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他們師徒三代是台灣水利建設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台灣人8大用電迷思,你有幾項?
隨著台積電、鴻海陸續採購到 BNT 疫苗,各大疫苗價格又再掀起一波話題,相較 BNT 每劑 30 美元的價格,AZ 疫苗依照販售地區不同,每劑約 2~4 美元而已,也讓不少人好奇為什麼 AZ 疫苗可以這麼便宜?其實背後的研發團隊和藥廠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