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投資已成為台灣資本市場監理單位重視方向,以期透過市場機制鼓勵上市公司重視企業永續發展。企業經營者應思考經營的初心,從追求EPS回歸為追求ESG,做好ESG不該是為特殊目的而做,而是身為地球公民都該思考的課題。
1990 年 5 月 17 日,世界衛生組織(WTO)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中除名,邀請世界「不再恐同」;去年「不再恐同日」,我國通過同性婚姻專法,保障更多元的婚姻關係。30 年來,社會漸漸擁抱多元性別族群(LGBTQ),讓友善包容融入日常。
家族成員討論如何把善款用在刀口上、暫時忘卻競爭,必能增進和諧,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古諺,是家族企業永續經營的錦囊妙計之一。
全球飲料巨擘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等相繼投入社會創新,不但為社會重新找回「食」的美好,也創造新客群,再造企業永續。
環境、社會、治理(ESG)資訊的揭露對於亞洲的企業來說已不陌生,除了台灣以外,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主管機關也有針對上市公司要求相關資訊的公開。其中馬來西亞證交所(Bursa Malaysia)在2015年公佈了相關揭露規定,新加坡證交所(The Singapore Exchange )則是在2016年開始要求上市公司發布年度的永續報告。
知名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曾經指出,單以歐洲為例,二〇三〇年循環經濟商機將高達一.八兆歐元,加上歐盟執委會已於去年率先全球,宣誓全歐州將在二〇五〇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更促使製造廠商加速建立涵蓋碳循環與水循環的資源供應模式,追求兼顧環境和獲利的綠色創新成長。
2020年本該是邁向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非常關鍵的一年,各國大規模氣候抗議活動讓許多企業不得不回應青年訴求、澳洲大火加速大眾對環境的意識,以及Metoo的響應也提升了企業對性別平等的重視。然而,隨著疫情影響世界各地的經濟活動,當「生存」成為企業永續最迫切的問題,永續發展的議題似乎只能退居二線,企業得先面對跟適應「新常態」。
從事永續工作23年以來,最不想看到的事,就是自己曾説過的話被逐一證實,這代表,背後一定會有更惡化的事實,也代表有更多的人受難。雖然我的專業收斂在企業永續相關的商業策略與各種落實做到位的管理工具上,但是企業會有這些專業顧問需求,均建立在不永續的事實與因果關係。
陳思寬上任永豐金控董事長七個月來,花最多時間的地方就是強化永續治理,她認為要所有利害關係人都得利,這才是讓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
近年來,企業永續目標投資(ESG Investing),越來越受到投資人的關注,終於在2020年,它成為投資界的一股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