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巨頭紛紛退出,淨零銀行聯盟宣布解散
淨零銀行聯盟( Net-Zero Banking Alliance , NZBA )於 2021 年成立,由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 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 , GFANZ )主導,致力於推動成員銀行在 2050 年前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
該聯盟要求銀行設立中期減碳目標,逐步降低投資組合中的碳排放量。並鼓勵資金流向如可生能源與造林等能抵換碳排放的專案。巔峰時期曾擁有近 150 家銀行加入,合計管理的資產佔全球銀行業的 40%,成為推動低碳經濟轉型的主要力量。
然而,自從支持化石燃料產業的川普在2024年底贏得美國大選以來,該聯盟的成員便陸續出走,包括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在內的6家美國大型銀行,理由是參與國際氣候框架恐帶來法律與政治風險。加拿大及日本銀行也陸續宣布退出。
這些銀行的退出導致NZBA影響力減弱。在聯盟成員投票下,決定淨零銀行聯盟 (NZBA) 將停止運作,原本的組織架構將轉為一個開放資源中心,其主要成果《銀行氣候目標設定指引》(Guidance for Climate Target Setting for Banks)仍將公開供業界參考,但不再附帶任何監督與審查機制。
聯盟聲明指出:「全球各地的銀行仍可運用這些資源,作為制定自身淨零轉型計畫的參考。」氣候金融專家指出,此舉意味著,未來要推動金融體系與淨零目標對齊的壓力,將重新落在投資人、監管機構與公民社會身上。
淨零銀行解散,對全球氣候金融的影響
隨著全球銀行逐漸放棄履行集體氣候義務,歐盟《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加州《氣候資訊揭露法》,以及亞洲各國推行的過渡融資分類法,預料將成為新的問責槓桿。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發展也預示著全球氣候融資格局將出現明顯的區域分化。歐洲銀行仍需遵守嚴格的資訊揭露與過渡規劃要求;相對地,美國銀行因面臨強烈政治阻力,導致跨國性聯盟的可行性大幅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淨零銀行聯盟(NZBA)的結束並非獨立事件。其他由聯合國支持的氣候金融聯盟近年來也遭遇類似政治與監管挑戰。
「淨零保險聯盟」(NZIA)已於2024年正式解散;「淨零資產管理者倡議」(NZAM)則在2025年初宣布暫停主要活動;「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也正在進行重組,轉向專注於調動資本以支持低碳轉型。
淨零銀行聯盟的解散象徵著全球自願性氣候金融承諾面臨現實壓力。隨著政治風向轉變與監管不確定性增加,金融機構如何在維持氣候承諾與經營現實之間取得平衡,正成為全球永續金融的關鍵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