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碳費2026開徵》首年收入估45億元!鋼鐵、水泥高碳產業受關稅衝擊大,環境部研議可緩繳或分期

碳費2026開徵》首年收入估45億元!鋼鐵、水泥高碳產業受關稅衝擊大,環境部研議可緩繳或分期
撰文: 陳嘉怡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陳嘉怡攝 日期:2025-09-23

碳費將於明年正式收費,環境部今(23日)舉行2025亞洲碳定價論壇,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首年碳費收入預估約40至45億元。鋼鐵、石化、水泥等傳統高碳排產業,因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其衝擊較大,環境部正與經濟部研議暫時紓困、緩繳或分期等協助措施,盼促進產業減碳同時,也能確保其「活下去」。

高碳產業受關稅衝擊,碳費緩繳、分期研議中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台灣碳費制度將於 2026 年 5月正式收費,涵蓋約 464 家工廠(252 家企業)。依照前一年度企業排碳量估算,首年的碳費收入約 40 至 45 億元

 

彭啓明提到,目前碳費價格雖相對國際偏低,一般費率為每公噸新台幣 300 元,且設有優惠費率,但已成功激勵約9成企業提交自主減量計畫。其中更有約2成企業採用較嚴格的 SBTi 科學減量目標,即 2030 年減碳 40%,爭取適用每公噸 50 元的優惠費率。

 

根據碳費公式,為避免高碳產業因台灣碳費而外移,造成「碳洩露」,這些產業在提交自主減量計畫後,可適用高碳洩露風險係數「0.2」。也就是說,原本適用優惠費率A、每噸碳費 50 元的企業,乘以 0.2 後,每噸碳只需繳 10 元;原本適用優惠費率B、每噸碳費100 元的企業,乘以 0.2 後只需繳 20 元。

 

彭啓明指出,高碳洩露係數約有五成企業符合適用,主要集中在鋼鐵、石化、水泥等傳統高碳產業。這些產業受到地緣政治與低價傾銷影響,經營相當辛苦,但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後可享優惠費率,「實際繳納碳費金額不會太高」。

 

然而,近期美國對等關稅也對傳統高碳排產業造成不小壓力。彭啓明表示,受此影響,國內高碳排產業營收呈現明顯 M 型化,高科技與半導體業營收優於往年,但部分傳統產業經營仍相當艱難。

 

彭啓明強調,希望企業在減碳的同時仍能維持競爭力和順利經營,「會讓產業在減碳同時,也能活下去」,環境部正與經濟部研議包括暫時紓困、緩繳或分期繳納等協助措施,目前仍在討論中,尚未定案。

 

國內碳定價規劃時程表。圖片來源:擷取自環境部「2025亞洲碳定價論壇」簡報

 

台灣 ETS 試行平台明年下半年啟動、2027年正式實施

 

環境部目前正在規劃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系統(ETS),並於今年6月率團赴德國取經。 彭啓明表示,預計明年下半年啟動 ETS 試行平台,並希望 2027 年正式實施。目前估算台灣約有 20 至 30 家企業適合參與試行計畫。

 

彭啓明指出,許多企業真實減碳成本遠高於碳費,以台積電為例,每噸減碳成本約 3 千至 5 千元,甚至高達上萬元。他認為,透過ETS驅動碳交易市場,才能提高企業減碳誘因。不過,未來 ETS 的法規與遊戲規則,將與現行不同,目前正與經濟部及產業界討論,期望結合綠色金融,提升國家整體減碳力道。

 

前德國排放交易局長、現我國環境部顧問Dr. Jürgen Landgrebe 表示,目前全球約有30個國家落實ETS,但ETS不是萬靈丹,需要更聰明政策組合讓產業可順利轉型。德國計畫2045年淨零排放,讓煤炭慢慢退場,目前德國已經沒有核電,並坦言這對是否能達到淨零目標可能是挑戰,必須找到最有效益的減碳方法。
 

彭啓明受訪時補充,德國前2週發布能源報告,指出2030年德國的再生能源比例要達總體能源的8成,但全球對新式核能等都還要再討論,不過當然也不排斥是否有更安全、無核廢料選項的新型核能。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狄嘉信(Karsten Tietz)表示,德國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以提升國家韌性。碳定價是實現無碳世界的關鍵,可使化石燃料失去經濟誘因,目前德國再生能源已占約59%,被稱為「自由能源」,可有效減少對威權國家石油與天然氣的依賴,德國將持續積極發展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