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stalgia:鄉痛
這個新詞描述了氣候變遷所引起的情感或生存苦難。該詞由拉丁語 sōlācium(撫慰)和希臘語詞根 -algia(疼痛)組合而成。它也讓人想起nostalgia(鄉愁)一詞,暗示對過去、「再也回不去」的一種心情。
根據《英語島雜誌》,哲學家阿爾布雷希特(Glenn Albrecht)在澳洲的Newcastle大學任教時發明了這個字。這個字被用來形容因環境(鄰近你家)改變而引起的憂傷,你是否曾經因為周圍的自然環境改變(往壞的方向)而感到憂傷?那就是「Solastalgia」。
你可能也想看:
2025第一款氣候變遷Emoji將登場!票選冠軍是黑眼圈「社畜臉」,最新8款Emoji一次看
川普2.0:退出巴黎氣候協定、WHO,連出生地公民權都要廢除!最新行政命令一次看
【圖表】2024地球總體檢!揭氣候7大關鍵數據,我們還來得及拯救地球嗎?
Alert fatigue:警報疲勞
頻繁的極端天氣預警正令人們麻木。這個詞源自醫學領域,現在也可以描述成對氣候變遷警報麻木的動態。從20世紀末以來,科學家頻繁提出預警,然而面對不斷湧現的高溫、洪水和空氣品質警告,人們已開始忽視這些訊息,這反映了在資訊氾濫下的一種心理防衛機制,也凸顯了氣候危機傳播的挑戰。
氣候變遷造成的環境變動,讓許多人承受著無力與失落感。示意圖。圖片來源:Unsplash
Supercommuter:超級通勤者
公司高階主管的長途通勤引發環境爭議,如星巴克執行長每年搭乘公務機往返,產生相當於118戶家庭年能源使用的碳排放。儘管遠距工作可將個人碳足跡減半,但許多企業仍強制員工返回辦公室,造成不必要的環境浪費。
Carbon cowboys:碳牛仔
碳牛仔指那些透過碳抵換計畫從他人土地獲利的企業。碳牛仔企業打著保護森林的旗號進行碳抵換專案,實則是一種商業投機行為,缺乏監管的碳市場,就像美國拓荒時代的西部地區一般。
這些專案不僅未能有效減排,還常常犧牲當地社區利益,成為氣候行動中的虛假解決方案。(延伸閱讀:濫用自然碳匯的假象!科學家發現:就算實現淨零目標,仍阻止不了全球暖化)
Climate homicide:氣候謀殺
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全球近400萬人死亡,法學界正探討將石油公司定罪的創新法律途徑。學者認為,企業長期明知化石燃料的致命風險卻不作為,可能構成系統性殺人罪,這一理論正引起法律界廣泛討論。
Anti-tourism:反旅遊
2024年,南歐多地居民發起反旅遊抗議,反對過度旅遊將城鎮變成主題公園。他們認為政府過度迎合遊客,忽視當地居民利益,導致自然資源緊張。
數據顯示,旅遊業碳排放佔全球8%。抗議者並非要求終止旅遊,而是呼籲發展更永續、更節制的旅遊模式,重新找回城市的原始風貌。(延伸閱讀:威尼斯入城費,明年又要漲一倍?已進帳近8千萬,為何卻被批是失敗政策?)
歐洲因過度旅遊不堪其擾,各地掀起反旅遊風潮。圖片來源:Flickr
Gretini:Greta的年輕追隨者
源於Greta Thunberg名字的義大利語「Gretini」,指參與氣候運動的年輕支持者,字面意思是「小Greta們」。這個詞巧妙地與「cretini」(白痴)相似,常用作貶低性的政治修辭,反映了對青年氣候行動的輕蔑態度。(延伸閱讀:【圖表】全球氣候訴訟飆升中,企業被告漂綠、要為碳排負責!逾半判決對原告更有利?)
Klimakleber:將自己黏在機場跑道上的氣候倡議者
德國氣候倡議者將自己黏在機場跑道上抗議化石燃料,這個意為「氣候膠水」的德語新詞,反映了近年來激進氣候抗議的社會現象。這個詞在去年跟ChatGPT一起被收錄進德語權威詞典《Duden》中。
歐洲的氣候倡議者將自己的手黏在地上抗議。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2.0)
Hot droughts:熱乾旱
乾上加乾!當降雨減少、氣溫上升,極端高溫與乾旱事件同時出現,就會出現科學家所謂的熱乾旱現象。去年年初一份科學期刊研究顯示,美國西部的熱乾旱現象日益嚴重,對生態、農業及城市帶來衝擊。研究作者示警,「人為因素造成的熱乾旱現象才剛開始。」
(延伸閱讀:巴拿馬運河70年來最嚴重乾旱、亞馬遜雨林開始排放二氧化碳…氣候變遷威脅,全球供應鏈難一帆風順)
Underconsumption core:消費不足風潮
別再秀新買的Stanley杯、lululemon瑜伽褲和最新款iPhone了,擁有一條穿了七年還起毛球的舊瑜伽褲可能更酷。
因應社交媒體上充斥的消費主義,新世代網紅率先出擊。TikTok上一則「『消費不足風潮』就是奢華的極簡主義」貼文已經獲得近200萬次觀看。一名設計師告訴《Vogue》,對他來說,消費不足風潮意味著拿出你已經擁有的,而不是購買任何社群媒體上吸引你的東西。
Deckelwahnsinn:瓶蓋瘋狂
2024年歐盟推出環保新規,要求飲料瓶蓋必須與瓶身連接,意在減少塑膠污染。然而,這一看似環保的設計卻引發消費者不滿,德國社群媒體瘋傳嘲諷影片,戲謔地將其稱為「瓶蓋瘋狂」,反映了環保政策與使用者體驗間的矛盾。
這個詞也被「德國語言協會」(GfdS)選為2024十大年度詞彙之一。(延伸閱讀:歐盟新規7月上路:瓶蓋連瓶身也要回收!但為何可口可樂新設計,消費者卻不滿意?)
Snow loss cliff:雪水流失臨界點
高山「雪水庫」是重要的水源來源,北半球約有20億人仰賴其維生。然而,去年1月一項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隨著冬季變暖,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可能逼近臨界點,如果冬季均溫低於零下8℃,積雪層便得以留存;
若冬季均溫高於零下8℃,積雪層消融的速度便會快到難以想像,未來將陷入「無雪」的窘境。雖然北半球大部分積雪都在最北端,目前仍算安全,但氣候變遷下,已有數百萬人生活在這個「氣候懸崖」中。
此外,美國西部等地區的積雪量可能因急劇減少,加劇本已飽受乾旱困擾地區的壓力。(延伸閱讀:瑞士冰川15年對比照曝光!冰川消融超出預期⋯委內瑞拉最後一條冰川已消失)
參考資料
Euronews(2024年8月26日),Cli-fi to Gretini: The creative ways Europeans sum up climate action
Grist(2024年12月18日),Alert fatigue: The phrase that defined our climate in 2024
中央社(2024年12月23日),德國2024年度詞彙「紅綠燈熄滅」反映時代陣痛
本文獲《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從「碳牛仔」到「消費不足風潮」,這些環境新詞你看懂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