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將派員常駐歐盟,即時掌握CBAM進展
環境部長彭啟明於8月16日在比利時代表處大使李淳陪同下,率氣候變遷署人員拜訪歐盟相關機構,就氣候變遷、碳交易、空氣品質管理、化學物質管理、塑膠公約及循環經濟等環境議題進行交流,重點聚焦於歐盟排放交易制度(ETS)及CBAM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左一)及比利時代表處李淳大使(左二),率氣候署前往歐盟進行交流。圖片來源:環境部
針對產業擔心歐盟CBAM正式實施後,國內的碳定價能否與歐盟接軌的疑慮。儘管環境部已在13日發文說明,依CBAM 2023 年 5 月 17 日公布的正式文本,國內的碳費屬於歐盟CBAM定義的有效碳價形式之一,且產品已在生產國實際支付碳價,例如碳稅、碳費或排放交易等,都確定可予以抵扣。
為了讓產業界更加放心,環境部也指出,除了從CBAM法規內容外,本次拜訪歐盟也經面對面交流中確定我國碳費可扣抵應繳交的歐盟CBAM憑證數量,但扣抵的詳細規定需待明(2025)年中「第三國支付的碳定價如何扣減」及「EU ETS之下免費核配與CBAM制度調和」等細則公布才能獲知。
環境部強調,目前CBAM仍處於過渡期,受CBAM影響的台灣主要產業包括金屬扣件業、鋼鐵及鋁等相關產業已在政府輔導下,順利完成相關申報作業。
此外,考慮到CBAM的複雜性和專業性,環境部將於明年初派遣專職人員常駐歐盟,即時掌握CBAM最新發展並參與協商,協助國內產業因應。
歐盟碳排放交易市場 值得台灣借鏡
彭啟明指出,台灣已於今年8月底公布碳費三項子法,將試行今年度碳費申報,明年正式開徵碳費,並規劃4年內啟動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這些措施展現了台灣落實減碳的具體作法,獲得歐盟方面的高度肯定。
在本次出訪環境部也發現,歐盟ETS作為全球最大且最成熟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其運作經驗對台灣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包括排放監測計畫、排放量盤查、查驗、總量設定、排放配額分配與拍賣、交易市場建構與排放配額繳交等,配套作法涉及多項專業且利害關係者眾多,形成「碳定價外交戰略」趨勢,值得台灣密切關注。
彭啟明強調,此次訪歐不僅建立了完整的溝通平台與互信,也讓歐盟更能掌握台灣作為全球重要科技供應鏈在氣候變遷努力上的企圖心,未來會定期舉辦雙邊交流會,持續對話。環境部也將持續追蹤國際趨勢,為國內各界提供堅強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