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2024最新】影響130兆美元資金的問卷!CDP碳揭露推出中小企業問卷,如何拿高分?台灣負責人這麼說

【2024最新】影響130兆美元資金的問卷!CDP碳揭露推出中小企業問卷,如何拿高分?台灣負責人這麼說
撰文: 台灣銀行家/宋婉瑜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4-02-06

台灣企業多為中小企業,未來氣候行動的合作重心也轉移至上游原物料公司與中小企業,CDP將於2024年推出中小企業問卷,而鼓勵中小企業參與揭露也將成為CDP的重點策略領域。

爬梳數據找策略 CDP引領企業淨零減排

 

歐盟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美國國會提出清潔競爭法案,氣候立法改變了全球供應鏈貿易格局,一時之間,企業「淨零競逐」浪潮蜂擁而至。


企業邁向淨零排放是一份「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的工作。公司實現脫碳涉及投資、技術、產品設計、行銷、採購等跨部門協調,更需要廣泛地與客戶、供應商、投資人與金融機構等利害關係人合作。企業必須先建立氣候治理結構,獲得高層足夠的支援,方能多面向管理氣候績效。


企業該如何開始,又該朝何處去?這時可以借鑑國際組織碳揭露計畫(CDP)全球標準化的環境揭露框架,從衡量自身環境足跡開始,逐步量化環境風險機會的財務影響,並通過CDP的評分與公開數據,與國際同行進行基準對比。

 

國際組織碳揭露計畫(CDP)成立於2002年,係由國際主流法人投資機構如美林證券(Merill Lynch)、高盛(Goldman Sachs)及滙豐銀行(HSBC)等機構所發起成立的非營利組織,目的是為鼓勵企業界進行碳排放揭露,並協助企業評估氣候變遷之風險與機會。

 

 

全球最大的環境揭露系統

 

CDP是一家營運全球最大環境揭露系統的國際非營利組織,其特別之處,在於其運用投資機構和採購機構的力量,成功將環境管理轉變為公司董事會議程中的重要事項。

 

在2023年,資產超過130兆美元的700多家金融機構,以及採購支出超過6.4兆美元的280多家國際買家,要求上市公司和供應商透過CDP揭露環境資訊,並且有代表全球三分之二股票市值、共23,000家公司響應揭露訴求。

 

CDP收集的公開回覆內容,藉分享到Bloomberg、STOXX和高盛等企業平台,讓企業揭露資訊得以廣泛被資本市場運用。


CDP作為自願性揭露框架,也被使用於政府採購流程中。在2022年11月,美國拜登政府將CDP揭露納入「聯邦供應商氣候風險和韌性規則」(Federal Supplier Climate Risks and Resilience Proposed Rule)中,也就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供應商必須通過CDP揭露其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並根據氣候科學設定減碳目標。


CDP問卷之所以備受重視,是因其揭露框架隨著當前國際環境報導的最佳實踐而進行調整。企業回覆CDP問卷,可以提前於監管政策變化之前展開準備。

 

2017年,CDP將「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整合至問卷架構中。

 

2024年,CDP將推出符合國際永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s, ISSB)氣候準則的揭露內容,並將自然相關財務資訊揭露(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納入問卷開發路徑。


借鏡問卷 快速提升氣候行動力


以CDP氣候問卷為例,該問卷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管理排放量以及將氣候議題融入商業經營。

 

在管理排放量部分,包含組織的排放清單、設置減碳目標、制定減碳策略、實施減碳行動。在將氣候議題融入商業經營的部分,則涉及公司治理、氣候風險管理、商業策略如何反映氣候風險與機會、利害關係人議合。


CDP使用評分方法來激勵公司利用問卷以衡量和管理環境影響。CDP認為卓越的環境行動,必須從對組織自身的環境影響和進展進行準確且透明的評估開始。

 

因此CDP評分將揭露的完整程度作為基礎門檻,只有能夠回覆超過8成的問題,才可以進階到更高級別評分。

 

更高級別的評分則是考核企業對各層面環境風險的評估程度,對環境影響提出具體管理舉措,以及是否根據《巴黎協定》規定的1.5度C溫控軌跡,採取適當的行動。

 

企業可以通過CDP公開的評分方法,以及查看獲得A評分企業的公開回覆內容,了解需要補充哪些資訊,或需要優先關注哪些類別,才能有效提升回覆品質。


參與CDP揭露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提升氣候行動力度。企業參與揭露,意味著向利害關係人發出信號,表明公司認真對待自身環境表現。填寫CDP問卷的過程中,會驅使公司檢視自身營運和供應鏈中的排放熱點,並逐年量化追蹤自身的環境管理績效。

 

此外,CDP評分機制鼓勵企業提出公開承諾,並採取有意義的氣候行動。過去20年,CDP建立了具有高度影響力的合作關係,包含成為RE100和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的創始夥伴。


回覆CDP問卷並非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它需要投注時間(可能需要3個月之久)與資源,因此CDP鼓勵企業將揭露視為一趟循序漸進的旅程。

 

大部分企業在前3年揭露時,僅能提供基本的資訊,因此評分較低。公司必須一步步提升組織環境足跡量化能力(例如碳盤查、取得外部查驗證),塑造公司的永續文化(例如增加高層對氣候策略的重視,建立跨部門工作小組),才能翻越崇山峻嶺,達到氣候領導者的地位。


善用CDP數據 追蹤企業氣候行動進展


過去20年,CDP的運作機制證明,通過市場的力量,將環境數據轉變為資本市場與供應鏈的決策工具,可以激發大規模的企業氣候行動。但如果要達到淨零排放,我們必須更多企業加入,且更加快腳步。

 
CDP數據告訴我們一些「不願面對的真相」。2023年6月,CDP發布企業環境行動追蹤系統(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ction Tracker),該系統使用了10,000多家CDP企業數據作為樣本,約占全球16%的溫室氣體排放,約當為美國的排放量。資料顯示,僅有約24%的公司,代表全球排放量的6%,有按部就班實現他們的減碳目標。


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如果這些有向CDP揭露其減碳目標的企業,都按部就班實現其減碳目標,則平均每年減碳速率為3%至4%,仍低於實現淨零排放所需的平均每年4.2%減碳速率。

 

對於一般企業,能夠達到平均每年減碳速率3%至4%,已是難能可貴。但是如果將這樣的減碳速率,對應到全球經濟的排放量,則到2050年我們與淨零排放的差距,仍相差美國和中國合計的排放量這麼多。

 

500家台灣企業揭露氣候資訊。(圖/台灣銀行家)


500家台灣企業揭露氣候資訊


在2022年,台灣有500家企業向CDP揭露氣候資訊。這些企業所揭露的總範疇一排放約1.67億噸,相當於台灣總淨排放量2.75億噸的60%。

 

這些企業大多已是國際供應鏈的一環,排放數據可能包含海外事業部,且不一定都經過外部查驗證。雖然該樣本可能僅能反映部分台灣大型企業或外銷企業,但仍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台灣企業氣候行動概況的線索。


從氣候揭露績效來看,台灣企業普遍優於全球平均,顯示台灣企業在氣候風險認知與管理程度上已有一定基礎。下一步,應聚焦於這些企業的減碳目標實行情況,並鼓勵更多企業提升其減排承諾力度。


除此之外,向CDP揭露的台灣企業大多為大型公司。台灣企業有98%為中小企業,隨著國際環境揭露法規的管控力度,逐漸擴大至供應鏈上游和中小企業,未來氣候行動的合作重心也轉移至上游原物料公司與中小企業。

 

CDP將於2024年推出中小企業問卷,而鼓勵中小企業參與揭露也將成為CDP的重點策略領域。


關注SBTi方法學 減碳目標不再「蘋果與橘子比」


儘管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進度相當嚴峻,但已經有企業從淨零轉型中看到機會,並努力邁向經濟與環境的雙贏。當企業提出淨零承諾,目前的最佳實踐是通過氣候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組織提出的方法學及驗證過程,並通過每年公開揭露,向利害關係人說明減碳策略與進展。


SBTi的成立宗旨是推動企業設定與巴黎協定一致的減碳目標,並將此舉措列為商業常態。該組織根據氣候科學與產業別脫碳路徑,開發了目標設定方法與工具,並成立目標審查機制。

 

通過SBTi的方法學,企業的減碳目標不再是「拿蘋果跟橘子比」,而是可以藉由減排力度來快速辨識公司減碳策略的有效性,以及是否將價值鏈排放納入管理策略中。


SBTi亦提出了淨零目標標準,為企業提供了實現淨零排放的框架、科學指導、目標設定工具和基準比較機制。同時,該標準明確規定碳信用不能作為減排量計算,僅能用於中和剩餘排放,或為價值鏈以外的氣候緩解措施提供資金。

 

針對金融業,SBTi於2022年4月出版「金融業淨零目標設定之基礎」的工作文件,並預計於2024年初公布「金融機構淨零目標標準」。


金融業競逐淨零 催生新工具與知識體系


金融機構是扭轉經濟邁向淨零轉型的關鍵參與者。首先,金融機構能夠評估氣候風險與機會的財務影響,並影響氣候相關風險的資產定價。

 

其次,根據CDP數據,金融機構的投融資活動隱含的碳排放,是自身營運碳排放的700倍。這顯示金融機構應將氣候治理重點放在投融資領域,並意味著運用金融服務來影響企業改善環境績效的龐大潛力。


金融機構的「淨零」生態系統正在快速成形。自2015年《巴黎協定》至今,短短數年間,關於金融業的碳核算方法學、氣候承諾倡議、情境分析、目標設定、企業議合和揭露框架等快速發展。

 

即使如此,金融機構如何達到投融資組合的淨零排放,仍存在許多灰色地帶,例如如何更有效率地衡量投融資組合碳排放,如何處理高排放行業的轉型議題。

 

這些領域正需要集體的力量來弭平方法學的不足,並爭取清晰的政策指引。這也催生了2021年11月COP26大會成立的「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the 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 GFANZ),目前已有650家金融機構加入,共同為淨零投資創造空間,並向政策制定者發出信號。


美國財政部正在呼應淨零金融聯盟的需求。2023年9月,美國財政部發布了「淨零融資和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Net-Zero Financing & Investment),明示金融機構提出淨零承諾的同時,應伴隨著「淨零轉型計畫」(Net-zero Transition Plans),並採用與GFANZ相同的方式探討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高排放資產的管理性淘汰(Managed Phaseout)、氣候解決方案(Solutions)。

 

同時,該原則強調了透明度的重要性。金融業自身的環境揭露可提升淨零承諾的可信程度,而金融業可利用企業的揭露資訊(包含CDP公司數據),來評估投資組合的氣候轉型績效。


隨著各產業對加速邁向淨零轉型,越來越多企業借重CDP揭露系統與SBTi目標制定流程,來制定組織氣候策略並進行同行基準對比。金融業者也可運用以上工具,幫助投融資客戶提升氣候治理品質,掌握轉型金融與氣候解決方案商機,並衡量投融資組合相對於淨零目標的差距與提升機會。(本文作者為CDP台灣團隊負責人)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