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高碳排產業公正轉型調查報告出爐!台大風險中心籲:仿效歐盟成立基金,助受衝擊失業勞工

高碳排產業公正轉型調查報告出爐!台大風險中心籲:仿效歐盟成立基金,助受衝擊失業勞工
撰文: 數位內容部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pexels 日期:2023-12-20

淨零碳排轉型衝擊擴及各層面,將對台灣社會經濟與產業造成劇烈變化。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必須面對當選後的四年任期,如何減緩社會衝擊、達成「公正轉型」,確保在達成淨零碳排過程中「不遺落任何人」。

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台大風險中心)今(12/20)發布「2023年台灣高碳排產業之公正轉型調查報告」,對總統候選人提出政策呼籲,規劃勞工與中小企業獲得更多淨零決策參與機會,成立氣候社會基金或公正轉型基金。

 

台大風險中心已連續兩年進行公正轉型調查,本次調查研究發現,接近五成的受訪者仍不清楚政府淨零政策、勞工轉型衝擊意識薄弱。但工作從業年數較低者、青年世代與女性尤其擔憂減碳責任轉嫁給員工承擔。

 

調查結果呼應聯合國氣候大會主題

 

相當高比例受訪者同意推動淨零碳排能減少下一代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台大風險中心說明,此結果呼應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 27、28)近兩年的公正轉型主題,重視氣候青年世代、性別平等方面的重要性。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COP 28決議啟動未來氣候峰會每年聚焦脫離化石燃料的具體期程,一方面,做為全球分工鏈的台灣將面臨國際產業分工重組,另一方面國內高耗能、高碳排的產業在淨零碳排過程也勢必調整。

 

調查發現,受訪者認為目前推動淨零碳排涉及的分配、程序、肯認、補償與世代正義之機制明顯不足。周桂田建議行政部門一方面應啟動大規模的社會科學調查,真切掌握將受影響利害關係人,另一方面,政策上佈局在淨零轉型下經濟、社會衝擊的勞工、青年、性別之協商程序正義。

 

台大風險中心籲成立公正轉型基金

 

對我國遲滯已久的碳定價(碳稅費、碳交易)應盡快建立清晰的政策路徑,以加快企業低碳轉型的速度,並進而成立氣候社會基金或公正轉型基金,強化輔導、協助勞工技能與轉型機會,並補償受影響社區、勞工或脆弱群體。

 

調查也發現,八成以上受訪者認為淨零碳排政策應更多關注中小企業、補助職業訓練以獲得低碳技能、協助社區轉型,甚至扶助弱勢,並設立專法進行補償事宜。

 

調查指出,大部分受訪者支持對民生經濟重要、提供大量就業、支持GDP成長的產業提供碳稅費優惠費率,但反對補貼高污染、有環保違規紀錄、減碳成績不佳產業獲得優惠費率。

 

調查亦發現,絕大部分受訪者所處的企業,尚未投資設備進行低碳轉型、沒有設定每年減碳排放目標,也沒有宣示淨零碳排的特定時程,台大風險中心報告說明,這顯示目前碳定價政策遲緩、政策路徑不夠清晰。

 

政大林佳和:淨零排放轉型,失業難抵擋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則呼籲,淨零排放轉型工程,將如歷史上所有與產業經濟相關之變遷與改革,預期將有為數甚眾的勞工遭逢不利影響,相當程度的失業似難抵擋。台灣必須改變昔日「側重或僅有金錢補償」之作法,應精準掌握既有與可開發之積極暨消極勞動市場政策工具,令勞動促進與就業促進目標齊頭並進。

 

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鄭中睿表示,台灣若想在邁向淨零排放的同時達成公正轉型,勢必不能缺少勞工的參與。而要有效把勞工納入轉型過程,最大的阻礙是台灣極低的工會組織率。

 

鄭中睿表示,在勞工缺乏組織、一片零散的情況下,一方面,社會對話難以觸及;另一方面,也讓勞工在雇主面前極度弱勢,很容易在產業、勞動力市場變遷中被犧牲。因此,政府應儘速修法,降低成立工會的發起人數門檻。

 

並且,工會保護、團體協商資格不該再獨厚企業工會,必須讓中小企業勞工(遭遇不公正轉型的風險最高)比較容易組成、加入的產、職業工會,更容易達到團協門檻。如有必要,甚至需制定「綠色協商」(Green Collective Bargaining)專法。這樣,才可能使勞工真正成為轉型過程中的主體。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認為,政府推動淨零轉型過程必須符合國際勞工組織(ILO)倡議,即盡可能以對所有人公平與包容的方式打造綠色經濟,創造合宜工作機會,並且不遺落任何人。

 

公正轉型四大建議

 

一、仿效歐盟成立基金:補助受影響產業、地區、弱勢族群及勞工,並協助產業轉型及勞工就業。

 

二、資訊充分揭露:

 

(1)政策透明化:訂定減緩勞工及利害關係人社會衝擊的措施及可測量指標。

(2)加強教育宣導:將ESG列入勞動教育核心課程,突顯轉型重要性。

 

三、有效社會對話:

 

(1)利害關係人對話,與產業、公民團體、受衝擊群體、社區、地方政府及學界多層次、多元對話。

(2)推動行業別勞資對話,簽訂淨零勞動政策團體協約。考量台灣76.8%企業僱用員工人數在30人以下,依法不能籌組工會,致國內企業工會覆蓋率僅占7%,唯有推動行業別勞資對話,簽訂團體協約才能達到不遺落任何人。

 

四、人才培育:

 

制定各產業別短、中、長期人才培育計畫(跨域人才),指定訓練機構辦理、進行產學合作、納入大學正規學程等,唯有完整教育體系人才培育計畫,讓大學人才培育和產業無縫接軌,台灣才能順利完成2050淨零目標。

 

基於上述調查結果與先進意見,台大風險中心呼籲總統候選人應強化淨零政策與公正轉型社會溝通,並重視青年世代與女性的轉型權益,肯定高碳排產業經濟貢獻。

 

同時,應積極協助勞工與中小企業獲得更多淨零決策參與機會,並將政策聚焦於提高勞工所得、工作機會、技能,協助中小企業轉型。使台灣淨零轉型走在穩健、正確的公正轉型軌道。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