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碳權是什麼?台灣碳權交易所3大業務、碳權交易機制一次看

碳權是什麼?台灣碳權交易所3大業務、碳權交易機制一次看
撰文: 蘇巧慧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3-08-10

台灣的第一個碳權交易所(TCX)在今年(2023)8月7日正式成立,象徵著台灣進入國際碳權市場的重要里程。而碳權交易,可說是價值與價格轉換的極致寫照,市場交易的碳權「價格」,實際上交易的是生存環境的「價值」。

碳權究竟是什麼?如何買賣碳權? 

 

簡單來說,碳權就是「排放碳的權利」,碳權交易就是將碳權變成一種商品,透過貨幣化的方式買賣權利,來達成碳排管理的目的。歐洲是最早實施碳權交易的地方,亞洲國家例如日本、韓國、新加坡也都有成立交易所。 

 

你可能也想看:【懶人包】台灣碳權交易所掛牌! 碳權、碳稅與碳費是什麼?生產低碳產品也能取得碳權嗎?碳權Q&A一次看

 

碳權交易是什麼?

 

碳權交易的方式大致有兩種。

 

一種是強制性的總量管制市場(Allowance),由政府設定減量目標,在碳排總量管制下,將碳權想像成一種代幣,業者會被分配到一定的數量,代幣即代表可以排放二氧化碳的額度。如果排放超過額度,企業就要額外花錢購買更多代幣;相對的,如果某間企業的代幣太多用不完,也可以出售自己手上有的代幣給其他需要的企業。 

 

另一種則是自願性的碳抵換制度(Carbon Offset Credit),當業者在政府的減碳要求之外,可以自行訂定更高的減碳目標,主動購買民間自願性碳權以抵銷自己的碳排放;也可以透過投資保護森林棲地和野生動物、植樹等方式,來達到減碳的效益,轉換成額外的碳權。目前我國的碳權交易規劃,分為自願減量額度及增量抵換交易兩類,即傾向此一制度。 

 

整個的概念,我們可以理解為:生產所需的資源耗費與環境破壞,是現代生活不可避免之惡,所以要以一種強制的手段,迫使生產者付出相對代價(買碳權),進而創造環境修補、調養的永續條件。 

 

台灣碳交易所成立後,碳費課徵也將要實施,期以這兩者達到碳管理互補的效果。

 

舉例來說,假設未來排放超過5000單位的企業需要繳交碳費,而企業使用各種方法,如果還是只能將排放量控制在6000單位的話,超過的1000單位就能夠透過購買碳權的方式來抵銷。不過,不管企業是購買碳權或是繳交碳費,最終還是需要負擔碳排的成本,如此一來,也會讓企業更有動力來減碳。 

 

你可能也想看:華紙、永豐餘...利多出盡?碳權概念股有哪些?真正的「碳匯富豪」是誰?

 

台灣碳權交易所三大業務?

 

台灣的碳權交易所目前僅提供碳諮詢及教育訓練的服務,但是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子法陸續制定完成之後,碳交易所將會協助國內的產業,自行或聯合提出自願減量專案申請,以取得碳排減量額度,並且在交易所上公開透明的轉移、交易,不但能在國內進行碳交易,也可以幫助台灣企業接軌減碳要求日益增加的全球供應鏈市場。 

 

今年10月歐盟要開始試行「碳關稅」(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針對販售至歐盟國家的碳密集型商品,規定進口商必須依據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購買相對應的CBAM憑證,或是提供在生產過程已經支付碳價格的證明來抵銷。因應全球供應鏈對於企業減碳責任要求越來越高,我國碳交易所正式掛牌、碳費徵收在即,碳權制度陸續建置到位,正準備帶領企業度過來勢洶洶的綠色轉型關卡!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