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推動方案」涵蓋了傳統環保領域中力行減廢(Reduce)、物盡其用(Reuse)、物料回收(Recycle)、能源回收(Recovery)修復使用(Repair)的五R理念,且以五R為基礎,思考如何更進一步講求產品的重新設計(Redesign)、重新思考(Rethink)與重新定義(Redefine),使得資源能夠更有效率的被循環利用,來達成「物質資源全循環(零廢棄)」,以及「環境資源永續(極低的環境資源使用)」的終極目標,不僅從源頭解決資源匱乏與廢棄汙染等問題,同時提供全新型態的商業模式、獲利途徑與就業機會,創造更多、更高的價值。
我國推動循環經濟之目的在於,以跨域整合方式解決產業永續發展的困境,提供發展所需之研發、人才、生產技術、出海口等能量,打造新材料產業發展環境。方案以「循環產業化」、「產業循環化」為推動雙主軸,採取「推動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及專區」、「建構新循環示範園區」、「推動綠色消費與交易」、「促進能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四大策略,藉由協助關鍵產業(如金屬、石化等材料產業)研發創新材料技術及推動再生資源高值化;同時藉由產、官、學、研能量,建構並落實新循環示範園區,並將其整合及規劃之經驗擴及全國。目前推動重要成果與未來推動方向說明如下:
(一)推動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及專區:從源頭減廢效益觀點,政府投入很多經費在材料技術方面,包含了產業前端的可全回收纖維材料、易拆解的太陽光電板等。另外一個方向是產業後端,包含養豬過程進行沼氣發電與沼渣肥料、石化廠CCU二氧化碳捕捉衍生再利用牡蠣殼提煉生物來源碳酸鈣、屏東紅藜、野蓮香花、檸檬皮渣、竹子、稻殼及豆渣等資材再利用開發,皆深耕全循環材利用研究。
此外,並規劃於高雄中油高煉廠區設立「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及專區」,於本(一○九)年針對有機、無機及生質等材料領域建構推動機制,研議未來具體可行作法,發展高值化材料應用技術,推動跨領域整合與研發,將這個專區打造成國家級產學研聯盟平台。
(二)建構新循環示範園區:規劃建立廢棄物去化處理與循環利用典範,增加國土創造商業利益,建構「新循環示範園區」,透過系統性的規劃設計(生產、貯存、輸送、利用、回收及廢棄),將園區企業生產過程排放的冷(熱)能源、資源、廢棄物及廢水,妥善收集、再生及循環利用。預計一一二年起園區開發,首批廠商同步進駐建廠,預計一一七年新增產業用地二一○˙九公頃,至一一九年預計新增就業人口一七,四○○人。
(三)推動綠色消費與交易:應用區塊鏈、物聯網等現代化資通訊科技,運用「循環材料驗證媒合平台」驗證循環材料資源化價值與品質,協助大宗循環材料去化,再造廢棄物(燃料、粒料、材料)資源化價值,並宣導公共工程使用再生粒料,提升國家資源循環。另環保署執行「資源回收再利用計畫」評估一次用產品(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塑膠吸管等)限制使用及宣導措施,大幅降低塑膠製品用量;同時推動全民綠色生活相關環保政策,例如:鼓勵至綠色餐廳及環保標章餐館用餐、優先選擇環保旅店或環保標章旅館,宣導民眾做好資源回收、自備餐具、盥洗用品及購物袋、鼓勵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使用雲端發票、選購環保產品等。後續將持續推動公家機關優先採購政府認可之環保產品,及本國境內產生之再生資源或以一定比例以上再生資源為原料製成之再生產品,以落實循環經濟於生活。
(四)促進能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持續輔導設置循環利用中心、區域能資源整合、產業共生及再生物料或再利用產品品質監督機制,例如大園工業區設置區域能源中心,以中壓蒸汽取代熱煤鍋爐之使用;臨海工業區整合鋼鐵業及石化業,促進廢熱永續循環利用,並將製程中所產之工業氣體及廢棄資源供應鄰近廠商使用;台糖建立東海豐養豬場沼氣循環再利用(發電)標竿案例,並推動國內小型養豬戶本土化高效沼氣發電技術及商業模式。
(五)擴大民間參與:積極促成「臺灣循環經濟大聯盟(TCE100)」成立,宣示承諾共同推動提升企業能資源使用效率,擴大企業間能資源合作,開發關鍵材料技術,設計可循環利用產品,並發展創新商業模式。今(一○九)年迄今已集結產業界及公協會總計二二○家成員加入,透過研討會、論壇等活動促進成員間分享交流,以及透過密集走訪重要產業公協會,掌握業界痛點,作為施政參考。
循環經濟的中心理念為「沒有廢棄物,只有錯置的資源」,講求的是整個生產與消費的經濟體系整體重新設計。由於循環經濟商機龐大,並具有「技術密集度高、附加價值高、能源密集度低、汙染程度低」兩高兩低的特色,對於缺乏天然資源、但是擁有豐厚創新研發能力的台灣,將是極佳的機會。我們可借鏡產業經驗,重新規劃經濟發展模式,有系統、有規劃地實踐循環經濟,為下一代打造一個零廢棄與零污染的循環台灣,這正是台灣下個二十年最重要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