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圖資算樹 用衛星找地
「找出生活周遭的閒置空地,進一步推動綠化。」以此簡單概念出發,「臺灣好植地」計畫由三位擁有景觀、地理相關背景的專業工作者劉柏宏、劉哲瑋、Richard 共同發起,並在 g0v 零時政府黑客松(註1)進行發表,召集來自地景規劃設計、地理資料處理、環境分析、數位工具開發等不同專長領域、對於綠化議題有興趣的工作者投入專案,啟動一連串資訊工具的開發工作。
計畫共同發起人Richard
計畫共同發起人劉哲瑋
以「算樹」做為「找地」的第一步,好植地團隊使用美國陸地衛星 Landsat 8 獲得精確度 30公尺*30公尺的衛星空拍影像,接著進一步以「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標 NDVI」(註2)作為土地植生覆蓋程度的判斷,區分出「無植物」、「有草地或灌木」、「有大樹群」三種地表現況,接著套繪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之「國土利用調查資料」,找出數值介於 0.2(幾乎無樹)~0.5(綠覆程度低)之間,具有一定植生覆蓋程度,但尚有進一步綠化潛力之場域。
透過衛星資料與數據找出具綠化潛力之地點。(資料來源:臺灣好植地網站)
計畫共同發起人劉哲瑋說明,「我們發現符合條件的,大部分都是公共用地,像是海岸地區、河川地區、公園用地、學校、公共場館的開放空間等等,也因此我們決定聚焦於公共用地的綠化推動,同時進一步篩選出具有綠化潛力之公共用地,希望這些地方成為政府進行綠化改造計畫的指標基地。」
在豔陽高照的大晴天,跟著劉哲瑋與 Richard 來到位於內湖舊宗路,高速公路匝道旁的一處綠地進行考察,由於緊鄰車道與匝道,車流量大,綠地四周並未規劃人行步道,平時也少有民眾經過,環顧四周零星種植的樹木,土地雖稱不上廣闊,卻擁有很大的綠化潛力。
劉哲瑋補充,舊宗路匝道綠地屬於臺北市政府市有土地,由高速公路管理局所維護,考察前團隊已參考「林試所都市林對策」、「國道交流道綠化規範」等資料進行綠化初步評估,到現場後則針對環境、地勢、排水等現場狀況進行調查紀錄,同時使用 iNaturalist App 工具進行現場植物種類的採集,做為後續進一步擬定綠化對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而全臺灣可以再種多少棵樹?臺灣好植地團隊嘗試將 NDVI 數值低於 0.2 (無植物)的綠化潛力地區分為都市、海岸、河川三種地貌,再依據不同地貌的合理植樹面積比例,以及相對應樹種的種植所需面積,換算出高達 270萬棵樹木的綠化潛力值,從綠地補植計畫開始,臺灣好植地期待為環境帶來正向改變。
內湖舊宗路匝道綠地空照圖。(圖片來源:臺灣好植地)
團隊至內湖舊宗路匝道綠地進行基地踏查。
註1:由臺灣黑客社群「g0v 零時政府」所舉辦之黑客松,黑客松(Hackathon)原文由「程式設計(hack)」和「馬拉松(marathon)」兩個字組成,簡稱為hackathon。就是一群工作者,在一個時空裡面(通常是一天到兩天),進行馬拉松式的協作活動。在密集的時間、空間,大家把自己的腦力、體力全部貢獻在某個專案上面。
註2:歸一化植被指數(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又稱標準化植被指數、常態化差值植生指標,是一個數值指標,通常是從太空來作觀測,用於分析遙感觀測所得到的資訊。NDVI通常是用衛星遙感數據計算,以評估目標地區綠色植被的生長狀況。計算方式是利用紅光與近紅外光的反射,能顯示出植物生長、生態系的活力與生產力等資訊。數值愈大表示植物生長愈多。(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開源資料平台 串接中央與地方 推動公私協力
運用圖資盤點出的綠化潛力公共用地各自歸屬於不同主管單位,橫跨中央與地方,為了進一步透過公私協力落實計畫理想,「臺灣好植地」參加了 2020 年總統盃黑客松(註3),在拜訪各個土地管理單位的過程中,團隊除了提出綠腹地不足的現況,了解各區域土地現有使用規範,也與公部門共同討論土地綠化之可能,期望啟發相關單位擬訂具體政策或規畫。
臺灣好植地參與 2020 總統盃黑客松。(照片來源:總統盃黑客松主辦單位)
劉哲瑋表示,現有的公共土地開放形式大致分為「管理權釋出」 —— 媒合社區發展協會或是地方型團隊長期認養、進行土地代管;以及「捐款型參與」 —— 企業或民間團體 以CSR(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進行一次性的認捐,協助單位公園建置、綠地保養工作等兩種模式。
部分單位及地方政府已有綠化、土地認養相關政策與補助措施,有些單位已盤點出詳細土地資料,但對於土地使用沒有進一步的規畫,「這些資料散落在各處,我們希望能有一個線上平台,全面整合各個單位管轄的土地基本資料、使用現況、綠化或民間參與認養辦法等資訊,未來不論是公部門、民間團體、一般大眾,都能夠透過這個平台關注臺灣各地土地綠化現況,也能夠進一步選擇以認養、認捐等方式參與綠化行動。」
於總統盃黑客松頒獎典禮,與行政院 沈榮津 副院長、林務局 林澔貞副局長、桃園市政府養護工程處 高必嫻 總工程司同桌交流(照片來源:總統盃黑客松主辦單位)
截至 2020 年 9 月,臺灣好植地已透過網站與地圖,整合呈現全臺兩千多個中小型綠化潛力基地,包含一百多個「指標基地」與將近五百個公部門釋出的「待認養土地」,未來,團隊期待由公部門提出相關整合型政策,讓公部門與民間在綠地議題上能夠有效率的整合資源,並且以合作互助的方式落實土地綠化。
註3:2018 年起,由行政院主辦的黑客松活動,透過競賽的方式鼓勵公私部門協力運用開放資料,投入政府創新、提升國民福祉。
數位社區參與 種下與樹共融的生活新想像
具有綠化潛力的各類型土地遍佈各處,依據土地所在地區、周遭環境的特性,各有合適的綠化方式,如在海岸區位種植防風林、工業園區打造綠圍牆、河濱腹地營造棲地環境、交通用地提升綠覆品質等。針對貼近大眾日常生活的場域,臺灣好植地團隊則期待公部門能與社區產生互動,由居民提出對土地綠化的想像,使綠化工作的實踐與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結合,創造與樹木共融的美好生活環境。
團隊中來自法國的兩位都市設計師 Morgane 與 Clément,在過往主導城市改造工作坊的經驗中,運用透視拼貼工具「 Unlimited Cities:DIY」 ,引導民眾在實景圖像中進行簡單的地景設計,藉此表達心目中對於社區空間改造的願景,在運用數位工具推動社區參與上累積寶貴的經驗。
過往公部門與民間在都市改造計畫上普遍存在資訊與需求上的落差,在數位時代中,運用適當的工具進行價值溝通協調,是讓公部門與地方開啟對話的良好切入點,也是未來土地綠化議題邁向公私協力、公民參與的過程中值得參考的方式。
從資料分析的視角看見土地綠化的議題,「臺灣好植地」扮演著平台的角色,在現代化的水泥叢林中,開啟更多與樹共融的生活想像,並推動著讓想像成為現實。2020 年 8 月「臺灣好植地」獲選為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在專案團隊與公部門的共同努力之下,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也能親手推動周遭環境的綠化,共同打造更美好的家園。
※本文授權自樹冠生活,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