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積電被巴菲特看中、鴻海電動車創造新模式,後市該怎麼看?專家這樣看

台積電被巴菲特看中、鴻海電動車創造新模式,後市該怎麼看?專家這樣看
撰文: 孫慧芳     分類:ESG投資趨勢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2-12-05

半導體讓台灣上了國際的火線嗎?還是半導體產業讓台灣的重要性很自然地躍升了國際地位?這個關鍵的改變,絕不是因為中國和美國的競爭關係所造成的。

不久之前,大家開始質疑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如2奈米)是否已發展到頂,又或者「去台化」傳言下,台積電在美國蓋新廠將掏空台灣等等,就如同過去市場普遍認為其權值太大,不利拉抬股價,而選擇忽視她。

 

台積電的高獲利和高股東權益 獲得巴菲特青睞

 

所以,這次很多人仍然不願正視台積電可立足市場的真正力量,就是具有領先製程的能力和具有價格決定能力。雖然,半導體目前正在經歷自己的產業循環,直到眾多利空打擊下,美國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買進了在美國掛牌的ADR(存託憑證),才真正結束台積電本益比(股價除以每股盈餘)的下修。

 

其實,台灣ICT產業(資訊和通訊產業)耕耘了數十年,因為企業堅守和專注自己的核心製程技術,隨著ICT產業的演進,製程的進化,讓這家公司的獨特重要性逐漸被發現。

 

筆者過去二十多年投資和分析的經歷中,無法不把台積電放進自己的研究名單內,這期間前董事長張忠謀常提到的是股東權益報酬率必須要高於20%以上,才對得起股東,他們確實做到了,這20多年來,終於使股價在年初來到最高每股688元,公司市值相當5764億美元,毛利高達59%以上。

 

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和決定價格的領導力量,加上她所帶領的ICT產業群聚,使台灣現今終於站上國際的高地,其他的科技經營者當是了解這樣的發展,這是一種激勵和提升的力量,不是讓產業上火線。注重績效的基金,是無法不持有台積電的。

 

台積電歷年獲利和股東權益報酬率(單位:新台幣元、%)

 

 

鴻海跨入電動車 創造高科技業另一種經營模式

 

電動車會是繼ICT產業的另一項明星產業。根據IEK(工研院)統計2021年汽車電子市場約2350億美元,2022年高達3600億美元,至2028年將突破4000億美元,是未來重大的產業之一。

 

世界第一輛車於1769年製造,這是蒸汽車;1885年由卡爾•賓士(Karl Benz)設計和發明了內燃機推動的四輪汽車,因此汽車發展約是250多年。現今汽車則進入純電動車的發展階段,電動車是以電動機推動行走的車輛,不需要內燃機,需要電池,也需要充電。

 

鴻海於今年10月科技日展示Model C量產款,預計2023年由台灣品牌客戶交付消費者,這是繼鴻海EMS的事業之後另一項新增的產業,以委託設計製造服務推動車用領域的科技服務,提供解決方案,當地製造,降低電動車製造門檻,使電動車的成本下降,而鴻海除了開放MIH平台給客戶,改變傳統的汽車產業體系,同時會是主要的零件供應商。

 

鴻海已經陸續與外國公司合資成立企業,例如與沙烏地阿拉伯合作成立Ceer企業,運用BMW授權的零件技術於車輛開發過程中,和鴻海所提供車輛的架構設計服務,製造和設計都在沙烏地,預計電動車於2025年上市開賣。

 

鴻海也與印尼合資FIM企業,投資電池、電動車及相關產業,以國際級企業與本土企業間做技術轉移,與泰國合資成立Horizon Plus,提供電動車全面性的生產服務和零組件供應,汽車是泰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達GDP約6%。

 

今年鴻海的獲利預估可比2021年成長,去年每股獲利為10.05元,至今年第三季淨值為每股104.53元,每股獲利為7.32元。

 

上星期前半周鴻海受到中國鄭州事件影響,股價一直在100元上下打轉。然而,鄭州廠事件將會過去,而新的事業將會開花結果,因此低於淨值以下的股價將會為法人和外資所青睞。(作者為前元大金控集團證券公司自營部主管,現任麒鑫投資公司研究部資深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