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工前,上百名婦女來到工廠,拍著手、唱著歌,唱唱跳跳,祈禱今天工作順利、家庭安康⋯⋯,她們天天如此。這家公司位於賴比瑞亞,是非洲第一家獲得「公平貿易」認證的服裝公司──自由與正義(Liberty and Justice)。
「自由與正義」的員工有9成以上是女性,年齡多介於30至50歲之間,比起同業平均年齡幾乎大了一倍以上;但與年齡相對應的是,她們的工資也比其他工廠平均高出近兩成,且有別於同業,「自由與正義」約一半股份,是由員工共同持有。
翻開「自由與正義」的創辦宗旨:以企業經營的方式,為金字塔底層婦女提供穩定就業機會⋯⋯。消除貧窮、提升孩童就學率,並賺取合理的商業利潤。
場景,轉換到西非貝南共和國。2004年,一位美國大學生在當地做志工時,看到許多因為「煤油燈」而發生的燒傷意外,遂立意發展太陽能燈,取代煤油燈。
如今,他創辦公司的太陽能燈,已在70多國銷售,全年營收達上億美元,不僅協助全球近1億人換上乾淨能源,節省45億美元的煤油費,也協助減少了25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家公司,名叫d.light。
這些企業的共同點,在於都打著「貢獻社會」的名號,乍看彷彿是做慈善的NGO(非政府組織),但觀其核心,會發現它們仍是一家實實在在的營利企業,有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也要對股東負責。
這些企業有另一個共同稱號:符合「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標準的企業。
據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研究,未來5年,全球影響力投資的資產管理規模有望來到7兆美元,對比當前約7千億美元的規模,足足翻了10倍。
「隨著千禧世代當家,價值觀快速翻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不想要舊的金融體系,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儲蓄、退休金最終對環境或社會造成破壞。」論及這幾年「影響力投資」的迅猛崛起,全球影響力投資指導工作組(GSG)執行長普萊爾(Cliff Prior)如此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