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做為五度奪下金鑽獎的中小型基金經理人,關於台灣中小基金的選股,您會如何兼顧ESG與股價成長性?
A:其實我覺得對中小基金來講,ESG真的是一個蠻大的挑戰,基本上ESG做得好的都是大公司,像是台積電、聯電或是金控業;像是MSCI指數選入台股前30 %也大多都是大型股。
要符合ESG規定,每年、每季都要去做統計編列,對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固定成本支出,也不會增加營利與獲利,對於台積電、台達電等大公司是小花費,但對於很多中小型公司來說是大開銷、是吃力不討好的。
雖然如此,很多中小型公司的老闆已經看到ESG未來5-10年的遠景,因為ESG做好能無形中能提升公司的工作效率,長期也比較能吸引外資進來。
我曾經去找了MSCI有ESG評等的台股,屬於中小型的只有15支,「其實少得蠻可憐的」。但這十五支有個意義:這兩年的股價報酬率超越大盤有11支,11÷15=73%,績效持平的前幾年也是股王等級,命中率這麼高,為什麼不用ESG來選股呢?結論是,只要中小型股可能願意做ESG,然後被外資指數選進去的,我覺得他的報酬率都會非常的好。
Q:你剛才談到這些 MSCI的中小型持股的一些狀況,整個臺灣來看的話,中小型有選入ESG的公司目前沒有很多,會有遇到標的不夠的問題嗎?
A:一定會遇到啊!你會發現說我自己的經營持股裡面,我篩選的指標是MSCI,加上國立台北大學的篩選指數,我經營的基金持股32檔裡面,有23檔符合ESG中小型股的部分。
Q:目前國際大型供應鏈對ESG要求趨於嚴峻,中小型公司有被踢出供應鏈的風險嗎?
A:這倒是不會。ESG是一體兩面的事,願意投注ESG的公司就會越來越好,不願意的人,就只能接利潤不高的單,也就不會是中小型股要的標的。去年疫情至今,你會發現所有國際供應鏈都在做整合,因為大家缺貨怕了,就會傾向於縮減自己供應商的數量,然後集中到幾個比較大的供應鏈上去。如nike、adidas都是,他們為了符合國際規範,也會傾向選擇有做ESG、有投資綠電的廠商。
Q:今年第一季,全球以環境為主題的基金資產規模,總計達到近2兆美元。換句話說,全球投資人,每天向這些基金投入30億美元,每天都有規模超過50億美元的債券和貸款得以發行。你認為今年ESG概念的公司及產品還能延續第一季榮景,獲得投資人青睞嗎?
A:你說今年嗎?還是會,今年有落實ESG的中小型股票報酬率都還是很好。
Q:近幾年台灣提出2025年達成非核減媒的能源轉型政策,但許多大廠、中小企業都表示綠電的總體量供應不足,這樣的狀況會不會讓爭取綠電供給較為劣勢的中小企業造成衝擊?
A:綠電僅是評估ESG的指標之一。臺灣整個能源政策的問題與中小型股本身個別的競爭力其實沒有太大關係。
Q:你會擔心「漂綠」這件事嗎?不少公司正在朝著更加環保的方向邁出巨大步伐,但是有些公司只是為賣更多的商品而標籤自己為「綠色」商品或品牌。就像部分公司檯面上說有在做ESG,實際執行上卻無法滿足 ESG的條件?
A:我曾跟會計師事務討論這個問題,其實到最後就會跟我剛剛提的那些例子(Nike、Adidas)其實是很像的。
有沒有認真落實ESG最後只會分成兩種形態,有在認真做的人,公司效益一定比較好,但還是要長期才看得出來;如果只是想要符合規定、做給別人看,最終還是不成熟、拿不到好訂單。
Q:其實這一兩年,世界其實對於ESG的一些包含探權交易等等的,其實有一些新的規定,比如說歐盟對於進口品會課徵碳關稅。對其實臺灣中小企業在這樣的狀況底下競爭力還能維持嗎?
A:我覺得還是要看產品品項,比如說碳關稅,或者是中國講碳中和,你會發現最近的鋼鐵、去年的綠電或水資源,對臺灣的中小型股來講的話,都是蠻好的商機。
以電池來說好了,臺灣其實蠻多一些公司,不是台積電,還有其他的公司,他們其實是把UPS不斷電系統,換成鋰電池,還比較貴,幹嘛花這個錢?因為鋰電池雖然成本貴,可是它空間體積比較小,也造成它散熱性比較好,也可以讓整個廠房裡面的空調可以開的比較小,不用開的那麼強,無形中讓用電成本,以及對於環境的負擔,整體是下降蠻多的。我觀察公司這邊,其實都是中小型股未來成長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