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南部水情亮橘黃燈》台南連續3年種不了水稻!乾旱衝擊農損破5億元,農業正在面臨哪些挑戰?

南部水情亮橘黃燈》台南連續3年種不了水稻!乾旱衝擊農損破5億元,農業正在面臨哪些挑戰?
撰文: 食力/張語屏     分類:SDGs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3-04-28

高雄內門、杉林區山區森林野火乾燒6天,受乾旱缺水之苦的南部地區,供應嘉義、台南的曾文水庫有效蓄水量已剩1成,而供應台南及高雄的南化水庫僅剩2成左右,歷經2021年的百年大旱之後,至今仍然苦於無水之苦。在強制配合節水的農業用水政策下,如何顧及農民權益、糧食安全及強化農業韌性,都是各層級政府單位及農民難以輕忽的關鍵問題。

盼了好幾個月,大南部終於等到春雨降下。水利署原本預計趁著3月第一波雨啟動人工增雨,卻因南下鋒面水氣不足,增雨效果並不佳,南部最大蓄水量的曾文水庫,截至2023年4月18日只剩10.6%可用水位,並只微幅增加0.02%水量。

 

不同於北台灣的雨勢情況,大南部水庫水位仍在嚴重下限標準,僅剩1至2成左右可用。2023年3月1日開始,嘉義地區水庫水情已亮起減壓供水的黃燈,台南市及高雄市則較為吃緊,已亮起橘燈,就盼4月的春雷奏下,為南方大地解渴。

 

你可能也想看:南部缺水超越百年大旱!屏東首次鑿井,為何引來當地人恐慌?

 

 

降雨量逐年減少 西南地區枯水期年年加劇

 

根據農委會在2021年「農業乾旱因應措施」報告所引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資料指出,百年內的年度整體降雨狀況雖無明顯變化,但是乾濕季節差異越趨明顯,台灣西南地區在乾季的冬天及春天雨量則是愈來愈少。

 

依據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統計,西南地區包含雲林、嘉義、台南及高雄等地區每年1至3月的春季雨量不僅每年都不穩定、且越來越少,呈現明顯的枯水期,反映南部缺水旱象愈來愈嚴重。

 

你可能也想看:台灣年降雨量是世界平均雨量 3 倍,為何卻名列全球缺水國家?

 

農業節水規劃不當恐損及農民權益、收成風險及誤搶地下水資源

 

農委會農糧署截至2023年4月18日統計,南投、嘉義、雲林及高雄山坡地區所栽種的茶葉、咖啡、竹筍及果樹作物等受乾旱造成農作損失估計已超過5億元。然而數據卻未計入嘉義及台南地區因停灌休耕的水稻及減量供水的雜糧作物。

 

原本2023年將供應9億公噸的農業用水,往年控制用水量約在6億多公噸,減少一期作後節約只使用3.7億公噸,並提供休耕補貼費用,雜作供水則原本計畫在3月1到16日,分次供灌7000萬公噸,卻僅供應1680萬公噸水量,減少76%原水量,節約雖然有成效,卻已影響雜糧收成,違悖原本欲提升農糧自給率而鼓勵轉作雜糧、同時減少水稻種植的的目標。

 

1、台南連續3年水稻種不了、雜糧收成也歉收

 

台灣南部在2021年度過百年大旱,為了配合節約用水,台南市一期稻作已受強制停灌,再加上2022年行政院農委會推行「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實施大區輪作措施、改作雜糧作物,近7成農民主動申請休耕而未種植一期水稻。

 

而本應在2023年恢復種植水稻,台南又被列入與嘉義共同面臨停灌休耕,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簡任技正莊岳峰表示,嘉南地區約有89%的農地本該種稻而沒種,估計截至4月,將有1.7萬公頃耕作面積受到影響。

 

不只灌區稻作無水可用,連雜糧作物也受影響。台南市歸仁區青農謝丙寅種植玉米筍、芝麻、花生等雜糧,不只灌溉水受限,部份區域甚至沒水可用,只能部份使用地下水、有些則是面臨休耕,今年收成確定減半。

 

2、休耕補貼到地主 租地農民權益損失最大

 

嘉南地區在2023年因一期水稻被迫休耕,地主可獲得共計9.6萬的資金補貼,若是承租田地耕種水稻的佃農不僅已繳交租金,無地可種也無收益,且必須維持休耕的田區,翻耕土壤、照顧管理。租地農民謹守能隨時恢復耕作的規範,卻損失了工作權及個人收益。

 

3、中央未先告知就擅自鑿井埋管 跨部整合管理令人擔憂

 

經濟部水利署繼2022年8月成立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後,在2023年3月1日也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為避免嘉義及台南在枯水期間的水庫蓄水率降得更低,停止供應農業灌溉用水量大的一期水稻用水,並趁此配合2022年「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大區輪作措施,從鼓勵到停灌,減少一期水稻耕作以平衡年年超產的水稻,藉此鼓勵轉作雜糧、增加雜糧耕作面積,提升雜糧自給率。

 

而行政院也於2023年2月緊急召開「穩定南部地區供水抗旱計畫」,重啟集結南部縣市的「南方治理平台」,盼能跨區合作調度水資源,由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事先規劃於高屏溪屏東岸鑿井埋管,以支應高雄必要時刻的用水需求。

 

由於高屏溪攔堰水量不樂觀,高雄市也在3月31日從原本減壓供應的黃燈,轉為減量供水的橘燈。水利署原於2022年預先規劃,在今年度從屏東產業園區拉一條7.6公里的專管送到高屏溪,待高雄亟需用水時,就能由屏東縣及時供水支援高雄市。

 

而為調度屏東地下水資源以便及時支援高雄用水,未料中央卻未通知屏東縣政府,就先動工開挖鑿井埋管線,引起地方恐慌,屏東縣縣長周春米表示,不只有如偷襲行為,也無提出任何監測機制,對農業大縣屏東用水有風險。

 

雖然經濟部與水利署已與屏東縣緊急召開協調會議,待設置好公開透明的水情與地層下陷的觀測網絡,才能取用,就怕影響農業大縣的屏東用水。

 

熬過旱季一期作、難保二期不再缺水 農糧安全存有潛在風險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何達夫表示,雖然大眾第一時間直覺稻作停灌會損及農民權益或糧食安全,水資源局則是為降低缺水衝擊做準備,若仍持續灌溉,當面臨嚴重缺水時,農作也都長不出來,唯有審時度勢,才能度過較長的旱期。

 

然而,令人緊張的是,今年一期水稻停灌休耕,下半年的二期作仍有賴梅雨及夏季的颱風季,才有望為水庫補充所需水量。在極端變異的氣候下,包含農糧署、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農田水利署及氣象決策業者皆對下半年水情感到憂慮,難保不再因缺水而持續停灌的最壞局面,將難以達成原本推動一期作減作水稻、輔導多種植黃豆、玉米等提升農糧自給率的機會。

 

人定難以勝天 農民更須善用工具、政府應積極把水留下

 

即使農民透過地下水或溪河水源些許灌溉,度過抽穗期、雜糧結果及果樹開花期撐過4月,若在梅雨季時遇上如2020年致災型強降雨,將導致水稻倒伏泡水,花謝時最怕雨水的果樹、準備結果的雜糧作物,也將面臨裂果、泡水腐爛等減產狀況,對農民及消費者而言,都是壞上加壞的結果。

 

人定再也無法勝天的大環境因素下,農民並非只能任由水利機關、中央縣市政府才能克服。安吉氣象決策資訊公司執行長林偉文表示,南部農民苦無水用,北部農民卻抱怨水滿出來,反映台灣南北兩樣情的無奈天象,農業工作者不宜再有對賭心態,應積極做好水土保持,善用氣象預測及環境監控工具,了解手上還有哪些籌碼、改善生產方式建立農業韌性。當面對枯水期愈來愈嚴峻的極端氣候衝擊,農政單位必須改變凡事補貼做法、提升儲水措施,積極將豪雨時期水量留下。

 

※本文授權自食力,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