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的是在電動車化之路上非常可惜的國家,其實在2009年以前,日本曾是電動車開發的先驅……」
從東京搭上新幹線,一路往東北方向行駛大約4個小時後,列車就會抵達位於山形縣的中心車站─山形站。有些人可能不曉得山形縣,但或許有人看過經典日劇「阿信」,該劇的主人翁阿信就是出身於山形縣。
這間座落於山形縣西置賜郡飯豐町的新式學校─電動車大學(電動モビリティシステム専門大学,下稱山形電動車大學),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將會成為電動車人才的搖籃。
全球電動車熱潮持續延燒,連帶帶動電動車相關人才議題也成為關注焦點。現行日本培育電動車人才的方式,大多是透過專科大學學習一門電動車技術後,再進入企業工作;或是進入企業後,由企業來培養一項電動車專長,再分發到相應的部門工作。
擔任山形電動車大學校長的清水浩,同時也是慶應大學名譽教授,他自40年前便踏足電動車研究領域,2000年開始研究自駕技術,2004年曾開發高性能電動車Eliica,當時蔚為話題,迄今開發了約15輛電動車。
▲山形電動車大學校長清水浩是日本電動車研究者先驅,長年致力於電動車相關技術研發與創新,希望此事業能對海內外輸出優異的電動車人才。
清水浩除了看見將來電動車市場的商機,更發現全球尚未有一處學校機構來培養電動車專門人才,因此決定出手搶佔鰲頭,「現行的電動車人才培育方式過度分散,雖然可以訓練某領域的專才,但若是換了維修領域或部門,基本上都無法應付」,因此決定設立一個能夠培養電動車「通才」的一座學校。
清水浩表示:「本校在大一時有4項必修:1.電池、電氣 2.馬達、變換器 3.底盤、機械 4.自動駕駛、資訊蒐集。修習完畢之後,在具有基礎通盤教育的前提下,就可以再精進各項專精技術;若要跨領域學習或是要再精進其它專業,在4項基礎領域都確實學會的情況下,就可以節省許多時間。」
談到電動車市場,日本相對於中國、韓國與歐美國家,在全球發展步調來說是較為遲緩的,對此清水浩則感嘆道:「2009年前,三菱可說是全球電動車的生產大廠,2010年還推出自家品牌電動車Leaf,當時聲量很大;另外日本還是釹磁鐵(電動車馬達裡的重要部件)的主要生產國,可惜日本政府沒有很重視電動車市場發展,導致日本贏在起跑點,如今卻成了電動車產業的後段班。」
從清水浩的談吐中,不難看出他對日本電動車產業頗有惋惜之意,一方面又不時透露出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味道在。
「日本畢竟是汽車工業大國,它同時也是我們的基礎產業。」清水浩認為,電動車產業的衰退,就代表汽車業肯定會走向沒落,因此設立山形電動車大學除了為了培養電動車專門人才外,也希望能為日本的汽車產業貢獻一己之力。
山形電動車大學重視理論與實作,除了讓學生學習各種電動車理論外,也會讓學生進入研究室實作,並且「學生大一時會有一週的產業實習,大二6周,大三7週,我們目前合作的實習廠商為一級供應商,因此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電動車零組件」。
一般日本的大學訓練電動車專項人才時,大概到大三為止都在學習理論,對實務較無實體感,在大四之後才會進研究室開始碰「自己書本上學到的電動車」,因此實務操作上會相對陌生。
清水浩解釋:「產品的開發創新上,『想像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若學生毫無概念,其實他也很想像新產品要怎麼開發。本校認為要能夠開發新產品,重點就是要對過往產品的理論、實務、構造能夠掌握,這樣有了具體概念之後,才可以做出實際卻又創新的作品!」
山形電動車大學希望培養全球性的人才,也期許未來該校不僅能夠成為日本電動車人才的培訓地,更希望能將優秀人才輸出到全世界,清水浩充滿自信地說:「現在雖然才剛起步,但未來不管是在產官學或國際合作方面,我相信本校訓練出的專業人才,一定能在日本及海外有更優異的表現。」
目前該校同時也在招收外國學生中,清水浩表示:「希望懂日語的台灣學生也能來我們學校就讀」。
學校創新,前瞻性十足,未來發展究竟如何,相信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