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廢棄物不再浪流連:全世界都在推動的「固體再生燃料」,如何把廢物變黃金?

廢棄物不再浪流連:全世界都在推動的「固體再生燃料」,如何把廢物變黃金?
撰文: 蘇巧慧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freepik 日期:2022-04-13

我想可以說,如何處理掉廢棄物,和如何看待廢棄物處理,是完全不同的心態;前者想著擺脫,後者則是「想辦法轉換」的積極思考。如何將無法再回收的廢棄物轉變成能源?這是個很燈泡一亮的思考方向。

隨著物質生活提升,近年來不論是一般廢棄物或事業廢棄物,都以指數型的數字上升;2021年,台灣的一般廢棄物,也就是我們每個人所產生的垃圾,總量正式超過1千萬噸,是近20年來最高;而事業廢棄物在2020年也超過2千萬噸,更有6百多萬噸的事業廢棄物,由於無處可去,暫存在廠區裡面。

 

我們見到,台灣已然吃緊的焚化、掩埋量能確實是越來越捉襟見肘,更糟的是,不肖廠商將廢棄物隨意棄置的案例,也是屢見不鮮,而這些棄置都可能造成土地的嚴重傷害,更要花費數倍的金額、時間才能夠復原。

 

因此,檢討傳統以大量開採資源、大量製造產品、大量消費的線性經濟模式,倡導循環經濟轉型,是永續必須走的一條路。

 

廢棄物除了儘可能的回收再利用之外,我們還能夠怎麼做呢?一個可行的途徑,就是設法把無法再回收的廢棄物轉變成能源!

 

近20多年來,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為了解決國內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同時開拓新的低碳再生能源來源,提出了以固體再生燃料(SRF, Solid recovered fuel)替代石化燃料提供電力與熱能的方案。

 

舉例來說,瑞典的梅拉倫湖發電廠,使用伐木業所產生的木材廢棄物,以及都市生活垃圾作為燃料進行發電,每年可以處理40萬噸的廢棄物,提供15萬戶家庭的用電與取暖。而日本北海道的苫小牧發電所,則是世界上第一座專用塑膠廢棄物燃料的發電廠,從2003年啟用迄今,已經處理高達540萬噸廢塑膠,可提供2萬3千戶的用電,更有年減碳9萬4千噸的成績。

 

這些使用廢棄物作為燃料來源的電廠,跟焚化爐到底有何不同呢?其實,一般的焚化爐,通常也都有發電的功能,但是由於它所焚燒的垃圾沒有經過嚴格的分選、處理程序,設計焚燒熱值也不夠高(多為2000 kcal/kg上下),所以發電效率最多僅有20%左右,遠低於燃煤平均的35%以上。SRF則大不相同,它不是單純的把垃圾丟進去焚化,而是透過精密的分選,把應回收、不可燃或不適燃的廢棄物挑出,再製作成品質穩定、燃燒熱值高(4000甚至6000 kcal/kg以上)的固體燃料,發電效率可以達到30%以上。

 

SRF不僅便利運用、容易存放,更能有效替代煤炭、焦炭等石化燃料。根據日本的調查,SRF的價格僅有煤炭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高度燃燒後剩下的灰渣,也是傳統石化燃料的三分之一以下,更重要的是,同樣的熱能產出,CO2的排放減少到石化燃料的三分之二。換句話說,它是一項具有經濟效益、廢棄物利用極大化的高效能源,更能幫助減少製造、能源部門的碳排放。

 

廢棄物燃料化的好處還不止於此。在日本廣設的廢棄物燃料化設施,作為分散式電網的一部分,在災害發生時,可以部份的替代受損的主要發電設施,配合電動化的垃圾車,為災區公共設施持續提供電力;而災害所帶來的短期大量廢棄物,也能運用這些設施加速去化,提升災害地區的復原能力。

 

在台灣,也已經開始看到這項技術的潛力,為了循環經濟轉型,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環保署已經訂定了「廢棄物燃料化推動目標」,預計到2023年達成廢棄物燃料化47萬公噸的目標。這些燃料可以用在造紙業、水泥業等需耗熱能的製程,或者也可在專用發電的電廠,提供穩定的再生能源,降低台灣對石化燃料的依賴!

 

期待有一天,我們生產的廢棄物將不再被稱為廢棄物,而是搖身一變成為完全被利用的能資源,使地球環境與人類生活更能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