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循環農業新利器!廢菇包廢羽毛「微」轉型成介質,取代昂貴進口材料

循環農業新利器!廢菇包廢羽毛「微」轉型成介質,取代昂貴進口材料
撰文: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分類:創新商模     圖檔來源:農委會提供 日期:2021-12-09

台灣每年約產生15.6萬公噸的廢棄菇包,以及2.8萬公噸的廢棄羽毛。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微生物」將廢菇包、羽毛製成蔬菜及草花栽培專用的本土介質,可取代業者廣泛使用的進口泥炭介質,成本大幅降低40%,效果卻不打折扣。

全台每年產生18.4萬公噸廢菇包、羽毛  農改場研發出高CP值本土介質

 

我國每年農業生產剩餘的資源超過500萬噸,多數僅能廢棄或作為堆肥處置。轄區內有大量養菇場的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指出,台灣每年約產生15.6萬公噸的廢棄菇包,以及2.8萬公噸的廢棄羽毛。

 

減廢、循環經濟是全球重要趨勢,循環再利用農業剩餘資材是農委會持續投入的議題。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李紅曦表示,該廠善用「微生物」的作用與技術,將廢棄菇包及羽毛,以低成本製成蔬菜及草花栽培專用的本土介質,可取代業者廣泛使用的進口泥炭介質。

 

台中農改場作物環境課助理研究員曾宥綋表示,每年共18.4萬公噸的廢菇包和羽毛副產物,約可產出50%的本土介質,製程剩餘的50%殘渣將作爲堆肥用途。

 

李紅曦指出,過去台灣蔬菜育苗業者及草花盆栽生產業者,運用90%的進口泥炭介質培育作物,每公升價格約4.3元。然而近兩年受疫情影響,進口泥炭介質的價格上漲,業者恐面臨無苗可種的窘境。

 

李紅曦表示,該廠使用菇類廢棄木屑,經添加羽毛及羽毛分解菌,成功開發羽毛生物堆肥及緩效供肥介質,每公升價格僅2.6元,整體成本較進口泥炭介質大幅降低40%。

 

台灣每年約產生15.6萬公噸的廢棄菇包,以及2.8萬公噸的廢棄羽毛。照片提供:農委會

 

黴菌、分解菌轉廢為材  助農民省錢省工  提升產品質與量  

 

台中農改場篩選出能促進作物根系發育、延緩植株老化的「木黴菌」,並將其應用於處理菇類廢棄木屑,可成為適合蔬菜播種及草花專用的介質;此外,將具有溶磷、能產生生長素的「羽毛分解菌」應用於廢棄雞毛、鴨毛,產生高氮含量的生物堆肥。

 

木黴菌可應用於草花介質開發。照片提供:農委會

 

根據試驗,由菇類廢棄木屑與羽毛生物堆肥混拌製成的介質,質輕且保水性佳,作物栽培效果與進口泥炭介質無異,不需額外施肥、只需澆水,即可生產多種作物,包括洋香瓜、甜椒、草莓、洋桔梗、甘藍及多肉植物等,有助於穩定國內業者的營運及生產,也適合家庭園藝、都市綠化使用。

 

台中農改場說明,國內近年來為因應極端氣候而興建許多溫室設施,本土介質可有效降低耕作者的生產成本,省錢也省工,對於剛回鄉務農與對農業具熱忱朋友,在農業肥培經驗尚不足情況下,可穩定收成,有助於增加農村新人力。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青農與台中農改場合作使用新開發的本土介質來栽培小黃瓜,發現每分地的收成量從過去的5噸提高至8噸;播種到採收的期間可從35天縮短至28天,另外收成的良品率也增加1/3。此外,因為介質的透水性良好,先前遇到豪大雨時也不易積水。

 

廢菇包木屑與商用的育苗泥炭土依比例混合成5個介質,草花生育以替代1:2泥炭土(中)為最適混合比率。照片提供:農委會

 

※本文授權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