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氣候變遷委員會將召開,核能支持率上升…東協國家都想用!一文看懂泰國、菲律賓、印尼核能布局

氣候變遷委員會將召開,核能支持率上升…東協國家都想用!一文看懂泰國、菲律賓、印尼核能布局
撰文: Reccessary/林柏宇     分類:其他綠能     圖檔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日期:2024-07-31

總統賴清德上任後隨即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並在公布委員名單後召開首次會議,8月8日討論議題肯定離不開核能。尤其邀請近期頻頻拋出支持核能議題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擔任委員會副召集人、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擔任顧問,加上再生能源占比在2025年達到20%的目標確定跳票,加深外界猜測台灣轉向「核綠共存」的可能性。

同樣在發展能源轉型的東南亞國家,至今尚未使用核電,但多數政府認為核能是實現淨零不可或缺的電力來源之一。如印尼、泰國都把核能納入國家電力計畫,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則把搭建首座核電廠列為首要目標。《RECCESSARY》特別整理東南亞重點發展核能的國家,帶您一文掌握。

 

賴清德啟動二次能源轉型,台灣民眾核能支持率上升

 

先從台灣看起,再生能源發展緩不濟急,加上缺跳電問題,核能存廢議題再度浮上檯面,民眾對核電的接受度也發生變化。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22日公布民調(見下圖),超過6成民眾支持以核電作為2050淨零因應策略,較去年增加5.8個百分點,進一步詢問支持的民眾,超過5成認為應該啟動核四,47%支持核三延役、41.3%支持核一及核二重啟,顯示台灣民眾願意接受核能換取淨零目標。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超過6成民眾支持以核電作為淨零策略,較去年增加5.8個百分點。圖片來源: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只是依據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說明,並沒有將核能列入選項,賴清德政府目前仍延續「非核家園」政策,要貫徹2026年將核電歸零的目標,並同步啟動第二次能源轉型,加速再生能源發展。

 

根據經濟部公布的「112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顯示,2023年台灣發電量超過8成仰賴化石燃料,再生能源僅占9.5%。而同樣仰賴燃煤發電的東南亞國家,則將核能視為是實現低碳能源的重要來源。

 

印尼再生能源難達標,提前2032年商轉核電廠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印尼燃煤發電占比61%,儘管再生能源占比呈現上升趨勢,始終無法達標,2023年占比13.1%,較目標低4.8個百分點,印尼政府只好調整目標,規劃將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從原定的23%,降至17%~19%之間。

 

作為實現國家淨零目標的路徑之一,印尼預計2032年啟動商用核電廠,較原先規劃的2039年大幅提前。在裝置容量達到250MW(千瓩)的前提下,新能源與再生能源(New and Renewable Energy)占比可望在2040年達到38%~41%的目標,

 

而能源與礦產資源部(ESDM)近期宣布,將核能列入2033年總電力計畫(2033 National Electricity General, RUKN),為當地首座商用核電廠邁出關鍵性一步。

 

IEA報告分析,印尼實現減排目標的4分之1將來自於目前尚未商業化的技術,其中核能是重要的一環,預計2050年能貢獻5%的減排量,成為能源轉型推手。

 

印尼的實驗小型核能模組工程圖。圖片來源:印尼國家原子能總署

 

泰國將核能納入電力計畫,SMR目標規模600MW

 

泰國主要依賴天然氣發電,占比超過6成,目前正在修訂的新版國家電力發展計畫(PDP),做為該國2037年前的電力管理藍圖,在加快再生能源產能的同時,也著眼於發展核能成為替代能源,不但提案興建泰國首座核能發電廠,也規劃針對小型核能反應爐(SMR)進行可行性研究。

 

泰國一位不具名官員於7月透露,新版電力計畫將指派電力管理局(EGAT),在東北及南部較無人居住的地區,開發2座規模最大僅300MW的SMR,且預計在2037年投入營運。

 

同年3月,泰國總統賽塔(Srettha Thavisin)在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會面時,就針對核電可能性進行討論,有機會獲得美國方面的技術支持。

 

其實在1970年代初期,泰國政府規劃在春武里府(Chon Buri)搭建第一座核電廠,但當時因為成本高昂、施工耗時而沒有落實,

 

後來受到2011年福島核災影響,泰國與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暫緩發展核電。但近年在電力需求有增無減,且天然氣田逐漸耗竭,加快核電成為泰國政府的減碳選項,實現2050年碳中和、2065年淨零目標。

 

菲律賓拚核電復興,目標2032年1,200MW

 

相較泰國及印尼,菲律賓大力擁抱核能,現任總統小馬可仕一上任就承諾,將重新審視核電的可行性,

 

不但與美國簽署《123協議》(123 Agreement)取得民用核電技術,成為美國在東南亞地區重要核能發展基地,還成立核能計畫協調委員會(nuclear energy program coordinating committee),目標是興建第一座核電廠。

 

菲律賓曾在呂宋島西部的巴丹省(Bataan)搭建該國第一座、也是東南亞首座的核電廠,只是在啟用前,隨著當時的總統馬可仕下台,加上車諾比核事故,從1986年被封存至今。

 

小馬可仕有意重啟巴丹核電廠,以完成父親的夢想,不過得斥資10億美元(約新台幣331億元)、耗時3~4年,恐怕還需要與民眾溝通。

 

根據菲律賓能源計畫,將逐漸提升核電裝置容量,目標在2032年擁有至少1,200MW,並在2050年提升至4,800MW,藉此減少再生能源間歇性造成的影響。目前也以SMR為發展重心,菲律賓能源部長羅提拉(Raphael Lotilla)表示,隨著政府做好準備確保安全使用核電,民眾很快就能使用核能。

 

其他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及馬來西亞政府都不排除將核能當作實現淨零的手段。只不過核電廠安全及核廢料問題仍是不少反對者的最大考量,加上建造時間及金錢成本的壓力,讓反應爐較小、成本較低的SMR竄出頭,成為東南亞國家發展的重點,企圖在達成淨零目標與真正實現永續之間取得平衡。

 

延伸閱讀:

 

美國選定菲律賓作為東南亞民用核電基地,當地能源業者磨刀霍霍搶攻市場

 

服役40年!核三廠一號機今起降轉準備停機,綠能及大潭機組接棒供電

 

※本文授權自InfoLink Consulting, Reccessary,原文:【分析】綠能緩慢,核電是實現淨零必要手段?看東協為何將核能視為能源轉型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