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中油加氫站延宕,選址、期程規畫不明...民間搶頭香,聯華林德要在台南建示範型加氫站

趕不上氫能趨勢  建置落後歐美、亞洲鄰國  障礙沒移開  中油加氫站只聞樓梯響
撰文: 鍾泓良     分類:其他綠能     圖檔來源:UDN.COM 日期:2024-01-24

台灣公布二○五○淨零碳排路徑,氫能獲得政府青睞。然而,台灣中油布局多年的加氫站,面臨法規、選址、民眾抗議等挑戰,將氫能轉接到民用交通載具的「最後一哩路」,始終走不完。

「未來的加氫比加油站還安全,加氫更智能、更潔淨!」二○二三年八月,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在電視節目上,拿出迷你加氫站模型,推廣中油加氫站業務。同年十一月,更在立法院信誓旦旦宣布,年底將引進全台首座移動式加氫站,試行一年,再擴大到北中南據點。

 

然而進入二四年,中油加氫站仍舊「無影」,確定延宕,連未來選址、具體期程規畫也尚不明,前景堪慮。

 

能源轉型迫在眉睫,氫能被視為未來發展趨勢,作為基礎建設的加氫站扮演什麼角色?又為何中油自二○年開始規畫,至今仍無法在台灣完成首座加氫站?

 

中油未能提出具體期程

首座加氫站由民間搶頭香

 

氫能因原料取得方便,排放物為水,被視為是「終極潔淨能源」。國發會二二年發布「台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藍圖」,也將氫能列為十二項關鍵戰略之一,目標在五○年使用九%至十二%的氫能作為去碳電力,預估屆時對氫氣需求為四三五萬噸,其中約一一○噸須自產,發展刻不容緩。

 

事實上,氫能用途不僅限於發電。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理事長曾重仁說明,氫能若應用到民間、工業及交通,可達到能源占比的二成以上。

 

從交通應用來看,除了一般熟悉的氫能小客車及氫能巴士,目前德國、日本和中國已有氫能火車上路。曾重仁點出,已完成環狀路線的高雄輕軌也適合發展氫能,國內也曾提出氫能遊艇示範計畫。交通部預計今年推行「氫燃料電池大客車試辦運行計畫」,也有機會針對氫能小客車驗證。

 

問題來了,要將氫氣融入民眾日常交通載具,加氫站是不可或缺的「最後一哩路」。然而,台灣迄今建置數量仍掛零,遠遠落後國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