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台電攜手推動去碳燃氫發電,並在周二(11/14)召開發佈會展示成果,並邀請蔡總統、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經濟部長王美花、國科會主委吳政忠、經濟部次長暨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與多名立委等人,共同參觀見證此新技術。
蔡總統:政府提出「淨零科技方案」 每年至少150億元加速研發應用
蔡總統致詞表示,2050淨零轉型已是全世界共識,也是台灣的目標,政府已宣布在2030年前,將投入9000億元推動12項關鍵戰略,並在今年3月提出「淨零科技方案」,規劃每年至少投入150億元,加速淨零科技的研發和應用。
蔡總統強調,很高興看到中研院與台電合作,成功在65kW的氣渦輪機組進行混氫10%的運轉,並在今年9月發出「去碳燃氫」的第一度電,這是台灣推動氫氣發電、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里程碑,值得肯定。
蔡總統強調,能源轉型是一棒接一棒,能源科技的創新,也將是台灣邁向淨零的關鍵,政府會繼續努力完善相關政策及法規,讓台灣的淨零科技和國際接軌,更帶動國際投資台灣,成為區域的領頭羊。
▲總統蔡英文與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出席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總統府提供
廖俊智:去碳燃氫技術 免除燃氣發電後碳捕捉、儲存問題
廖俊智致詞時介紹,去碳燃氫技術可裂解天然氣,去除其中的碳,僅燃燒其中的氫,逐步創造零碳電力,因此中研院2年前提出此技術,這次和台電合作,證實該技術能接軌既有發電系統,將研究與應用成功垂直整合。
廖俊智強調,去碳燃氫可免除天然氣發電後,仍需面對的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的問題,這對台灣及全球天然氣發電減碳有極大助益。
去碳燃氫發電技術 五大優勢助推台灣淨零轉型
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執行秘書陳于高簡報說明,此技術有5大優勢,首先是使用較低能量:天然氣去碳產氫,僅需電解水1/7的能量;第二,避免氫氣運輸及儲存的問題,去碳燃氫設備可建置於發電廠即時就地發電,避免儲存、運輸氫氣帶來的問題。
陳于高說,第三,逐步創造低碳電力:可藉由提高去碳轉化率及混氫比例,逐步減碳至零碳發電;第四,放大零碳電力:若以再生能源產生的電投入,將可達到3倍複利效果的零碳電的產出,可讓零碳電效益以指數方式放大。
陳于高最後表示,第五,是可以提供備用能源及工業材料:去碳燃氫技術所獲得的高品質碳,可用作工業材料,並可當成儲備能源,以備不時之需。
▲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執行秘書陳于高向在場的嘉賓說明去碳燃氫發電技術內容與優勢。總統府提供
台電:繼續擴展應用規模 目標年底產氫在興達電廠混燒示範
台電說明,去碳燃氫技術經中研院研發,整合台電引進的國內第1套65kW混氫型微氣渦輪發電系統,在9月成功以混氫10%比例運轉發電,後續中研院將與國內氣體製造商擴展應用規模,目標是年底前合作產出氫氣,用於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氫氣混燒示範。
台電估算,在氫氣來源供應穩定、輸儲設施搭配完善下,若以氫氣替代5%天然氣來算,每年可減少超過7000噸碳排放量,未來更能視技術發展,逐步提高混氫比例,進而推展至國內其餘電廠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