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不用電線也可以傳輸戶外電力,瑞典 Ericsson 的新技術怎麼辦到的?

不用電線也可以傳輸戶外電力,瑞典 Ericsson 的新技術怎麼辦到的?
撰文: 科技報橘/Peggy Sha     分類:其他綠能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1-11-03

無線充電已經變成大家的手機充電基本功能,但是電動車或是戶外的電力傳輸大多仍依靠電纜與電線。若是想在戶外點與點間「無線充電」呢?這可完全就是另一種層次的事情了,面對這「不可能的任務」,不少公司正躍躍欲試,老牌瑞典通訊廠 Ericsson 就正在研發不用電線的電力傳輸方法!

Ericsson、PowerLight 強強聯手,打造首個無線供電 5G 基地台

 

近期,Ericsson 便與美國工程公司 PowerLight 合作,嘗試透過「光學聚束」(optical beaming)的技術進行遠距電力傳輸,為 5G 基地台供電。

 

他們打算將電子轉換成光子,變成雷射光的形式,而後由供電端發出光束至接收端,待接收端收到光束之後,再將其轉換回電能、進行供電。

 

依照目前的開發進度,供電端與接收端之間可以距離數百到數千公尺不等,據 PowerLight 稱,技術已能在 300 公尺內提供 480 瓦的功率,而 1 公里的範圍內,也能達成 1,000 瓦的功率。

 

靠光傳輸電力,如果空中有小鳥飛過怎麼辦?

 

雖然這種如電影情節般的「超強光束」聽起來有點嚇人,但 Ericsson 倒是挺認真規劃了安全措施,還特別備配安全罩,以免光束傷害到不小心經過的鳥類或其他野生動物。

 

透過裝置上的感測器,只要一偵測到有外物會碰到光束,就會在毫秒內立刻停止雷射傳輸。同時,接收端的電池也會開啟儲備供能,確保電力供給無虞。

 

另一方面,現在這個系統尚有個巨大的限制,那便是兩端之間需要暢行無阻、光束不可以在中間被截斷,因此,選址上的自由性就減了不少。

 

但若未來能成功推行,不僅可以讓 5G 佈點更加容易,面對音樂節、體育賽事等等特殊場合,或是解決災後通訊的需求,也將能變得更好也更快達成。甚至,這樣的無線供電模式,也能應用在電動車充電、電纜調整,甚至是未來的太空任務當中!

 

顛覆傳統電力傳輸方式!新創 Emrod 不用電線,就可長距離傳輸能源

 

前文提到的發展潛力聽在某些人耳裡可能過於好高騖遠,不過,長距離無線傳輸能源可不是什麼新鮮事,像是來自紐西蘭的新創公司 Emrod 便是以此作為商業發展目標。

 

Emrod 於 2019 年成立,最主要的宗旨就是要顛覆傳統的電力傳輸方式,轉而透過「微波」的方式來無線傳遞能量。

 

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克服不少傳統電力傳輸會遇到的問題,像是:發電廠太遠、天災造成的設備毀損與長時間停電等等。而無遠弗屆的電力傳輸,也縮短了一些原本較難取得、成本較高的發電處(例:海上風電廠、地熱發電、沙漠中的太陽能電廠)與我們之間的距離。

 

未來這種無線傳輸電力的方式會不會變成一種新的日常?我們是否可以越來越走向「電線自由」,再也不用被各種充電線綁架呢?一切都有待時間給我們解答。

 

※本文授權自科技報橘,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