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風電國產化指標興達海基,虧64億傳退場!謝金河揭這2大敗因

風電國產化指標興達海基,虧64億傳退場!謝金河揭這2大敗因
撰文: 數位內容部     分類:風力發電     圖檔來源:經濟部 日期:2024-12-11

作為國內離岸風電百分百國產化的標竿企業,興達海基公司近日因長期虧損而傳出可能在農曆年後停止營運的消息。公司最大股東中鋼(2002)也證實,興達海基由於營收不如預期,加上產製成本高漲,難以繼續承接市場訂單。

慘虧64億!興達海基傳年後熄燈 

 

據經濟日報指出,國內第一家動土興建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的廠商興達海基,自成立以來已經耗盡兩個資本額,共計64億元。預計未來將由持股占比約47%的中鋼買回全數股權,並配合其自身業務轉型,以最大化現有設備及技術價值,未來可能發展為技術顧問或驗證服務。

 

經濟部長郭智輝指出,興達海基目前的接單方式缺乏競爭力,必須作出調整。然而,其既有設備與累積的離岸風電技術經驗(know-how)應予以充分發揮,未來可探索與國內大廠合作的可能性,例如轉型為技術顧問或提供技術驗證服務。

 

中鋼也強調,目前還在努力想辦法,希望興達海基能成功轉型,不到最後關頭不會放棄。

 

「興達海基的失敗在預料之中」 謝金河揭這2大敗因

 

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興達海基的失敗並不意外。他曾兩度實地考察該公司,並指出其在水下基礎工程方面與另一離岸風電機組大廠世紀鋼存在顯著差異。(延伸閱讀:離岸風電前景》世紀鋼後市分析!今年營收不如預期,但擎天塔將帶動2025年營收,有望成長35%?)

 

謝金河指出,首先因為水下基礎工程與世紀鋼主導的台北港完全不同,一個是官營一個是民營,決心和效率皆無法相比,這也導致後者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世紀鋼一開始請外國電銲工,一天工資20000元,興達海基沒有能力這樣做。」

 

謝金河認為,媒體以標題「離岸風電百分之百國產化受挫!」是下得太重。圖片來源:謝金河臉書

 

其次,選址也是關鍵問題之一。謝金河表示,相較於世紀鋼選擇了水深超過15米的台北港,適合大型機具施工;而興達港自1998年斥資60億元打造大型漁港,但興達港水深僅有5至8米,未能有效運營,最終成為「蚊子港」。即便後續又投入55億元進行疏浚,仍難以改變其不利條件。

 

雖是一項失敗的投資案,但謝金河強調,這不應被視為風電百分之百國產化政策的全盤失敗。他呼籲政府針對此案從源頭到執行過程進行完整檢討,厘清責任,為未來政策推動提供借鏡。

 

經濟部回應稱,有關興達海基將於農曆年前結束營運的說法並不準確,目前僅規劃進行轉型,具體方案已要求中鋼重新提交轉型報告後再行定案。

 

興達海基在國產化任務中扮演重要角色,過去為取得歐洲開發商認證,興達海基投入大量資源,儘管轉型面臨廠房活化等挑戰,但培育了大批焊工等稀缺人才。經濟部表示,已要求中鋼提出具體轉型方案,並與其他業者合作,釋放資產潛力並尋求內部新發展方向。

 

經濟部也強調,此次事件不應被視為風電國產化的失敗,自2018年產業關聯政策執行以來,離岸風電相關製造業已累計新增建廠投資超過新臺幣800億元,創造近千億元產值。經濟部也將持續協助業者克服技術瓶頸,目前已有國內廠商布局東南亞,並進入國際供應鏈,提升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