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第一座漂浮式離岸風電 四年減碳量達3.3 萬噸
這組 25 MW 功率的離岸風電,在 2022 年時全年生產了 78 GWh 電量,2023 年則增加到 80 GWh,四年下來累積發電總量已經達到 320 GWh,提供沿岸地區 2.5 萬戶家庭用電之外,還減少了 3.3 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從陸域風電到離岸風電,再到漂浮式離岸風電,基本上就是希望盡量保留沿海地帶,不破壞景色,同時往更深更遠的海域追逐更強更大的風。
和固定式離岸風電相比,漂浮式離岸風電可以拓展到水深 100 公尺的海域,風機產生的電力則透過海底電纜傳送到岸上,以 WindFloat 來說,距離海岸有 20 公里遠,在無人知曉之處默默替人類工作。
三腳式基座讓風機能夠保持動態穩定,扇葉最高處可以達到 207 公尺高。圖片來源:WindFloat Atlantic
不僅扛過14級風暴 風機基座還成為 270 種海洋物種的家
WindFloat 漂浮式風電並不是真的無根漂流,它的底座透過強化纜繩固定在海底,嚴格來說它採用「半浸沒式」設計,基座裝設了許多水門,能夠根據風向、波浪自動調節水平,讓整個系統保持動態平衡。同時,還能夠依據風向讓風機自動轉向迎風面,最大化發電效益。
這種野心勃勃的設計過去曾被質疑它的抗災能力,尤其是像台灣這麼多颱風,甚至還有原地停留三天的怪咖,漂浮式風電似乎不太可靠。不過 WindFloat Atlantic 在去年獲得證明自己的機會,2023 年底歐洲遭遇強力暴風 Ciarán 襲擊,造成 21 人死亡,百萬戶停電的災情。
沿岸最大風速甚至來到時速 150 公里,相當於 14 級風的中度颱風上限。當時這組發電機就遭遇每小時 139 公里的強風,和 20 公尺高的巨浪衝擊,依然屹立不搖。
有了這位前輩的經驗,台灣發展離岸風電時,或許可以多一點信心。除此之外,海洋生態調查團也發現,在 WindFloat Atlantic 的基座下,已經形成一個新生態系,約有 270 種物種在此共生,雖然有些悲哀,但這也是人類毀滅大量珊瑚礁後,少數能夠拿出來的下位替代品了。
※本文授權自科技新報,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