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概念,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深表認同,並在《今周刊》今(9/12)日舉辦的第六屆新能源國際論壇「光電X儲能淨零新路徑」上分享自己的預測,他分析:「未來能源可能變為全部共享,我家的電可以直接賣到電網、賣到超商去、賣到你家去,呈現一個點到點、多到多或單到多的網絡,會是一個家家有儲能、戶戶有慢充的世界」。
周仕昌進一步分析,過去家戶內沒有電視、冰箱,現在這些電器卻成為每個家庭的必需品。未來,在台灣能源轉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家家戶戶必備的設備之一就是儲能裝置,他大膽預言:「未來能源會跟貨幣一樣是可以流通的」。
圖為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今周刊》提供)
當台灣確立「增氣、減煤、展綠、非核」的能源政策立場時,同時又必須面對台商回流、景氣暢旺、晶片短缺、電動車成長、氣候變遷,加上居家上班人數變多…等變數,這些因素都讓台灣用電量節節高漲。
根據今年7月公布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2021年台灣用電量增幅來到4.5%,創下10年來新高,且因為設備老舊,讓台灣跳電事件頻傳。周仕昌認為,傳統發電必須轉型,扭轉過去南電北送、東電西送的情況,因為傳輸距離一旦拉長,只要一個小事故發生就會斷電。
周仕昌指出:「未來能源轉型後,供電就會變分散式,不同電廠有不同發電時間,可降低供電不穩定性,這也將是銀行、電信業民營化後,電力業民營化的契機,台灣可能會出現很多電力公司。」
但在大環境成熟之前,再生能源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輸電不穩的特性。
富威電力總經理郝遐鵬分析,因受氣候變化影響,再生能源輸出穩定度不高,如此一來便會影響區域電網頻率、讓電壓不穩定性增加,最終導致電力公司於電網調度的壓力大,「若儲能輔助服務能協助發電資源,便可增加可靠度」。
圖為富威電力總經理郝遐鵬。(《今周刊》提供)
所謂儲能輔助服務的定義,郝遐鵬指出,便是在負載不可控時,為了維持頻率固定,發電端要調整流入與流出電力維持頻率在60Hz,當頻率過高或過低時,輔助系統就會投入啟動以利維持穩定,確保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滿足電壓與頻率的要求,使發電與負載每分每秒都保持動態平衡,避免電力供應中斷。
郝遐鵬也分析,目前台灣在儲能還沒有到極致,「尤其是在削峰填谷這塊,美國有電價差且差距很大,白天跟晚上的電價差甚至可能超過新台幣10元,因此去年到今年,美國大量進口儲能電池。」
在台灣下一波由能源扮演主角的共享經濟風潮來臨前,周仕昌分享,台灣還需要新電信、新電力與新石油三大支柱,透過建置數據中心、再生能源與儲能系統,以及電動車與充電樁等設備,讓售電由過去集中式轉化為分散式,降低集中式供電可能面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