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歐盟CBAM牽動全球貿易,台灣出口企業如何迎接碳關稅挑戰?

歐盟CBAM牽動全球貿易,台灣出口企業如何迎接碳關稅挑戰?
撰文: 陳麗娟/淡江大學歐洲聯盟研究中心主任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Pexels 日期:2025-05-06

今周刊編按:歐盟於 2025 年 2 月 26 日發布最新 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簡化方案草案,將正式課徵時間從2026年延至2027年,並針對中小型進口商提供豁免條件、簡化申報流程,以及加重對違規企業的罰款。歐盟也統計,歐盟境內97%碳排放來自不到20%的企業,此次修正案將CBAM碳關稅壓力集中於高排放企業,可降低中小企業負擔,同時確保減碳機制仍具有效性,以遏制碳洩漏。

進入2025年,距離2026年開始繳交歐盟CBAM憑證又更近了一步,在2025年12月31日過渡時期結束前,歐盟主要在收集進口高碳排產品的資料。進入2025年,必須依據歐盟的方法計算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作為出口至歐盟的台灣企業必須更熟悉CBAM的相關規定。

 

自2023年10月1日起,歐盟開始申報CBAM,隨著歐盟的CBAM申報,許多國家也陸續公布碳邊界調整機制的法規,綜觀先進國家的碳邊界調整機制的目標是:

 

(1)保護從事國際貿易的國內產業之競爭力,並採取降低碳排放的行動,防止碳洩漏的風險,國內的氣候政策可以促使其他地區的改變排放,減緩碳洩漏風險的行動亦可支持提升競爭力

 

(2)促使氣候目標寬鬆的貿易夥伴積極減碳的作為,從而維持進入氣候法規嚴格國家的市場機會

 

(3)促進新的脫碳規劃計畫

 

歐盟的CBAM與碳排放交易制度ETS

 

歐盟的CBAM與碳排放交易制度(ETS)密切合作,也是歐盟產業脫碳的主要政策,同時鼓勵其他貿易夥伴通過碳定價(carbon pricing)作爲基本的脫碳政策工具。

 

CBAM涵蓋6個產品類別,即水泥、電力、肥料、鐵和鋼、鋁、氫,除電力和氫外,每個類別包含許多個別的產品,歐盟使用CN碼,實際上也是依據全球整合的稅則稅號(HS Code),只是CN碼是4碼,而HS碼為8碼。

 

CBAM可視為是ETS的延伸,在歐盟境內營運商的高碳排工業設施必須對其生產設備的每噸溫室氣體排放繳交碳權憑證,而CBAM則是針對進口的高碳排放產品必須購買及繳交CBAM憑證。

 

歐盟CBAM最主要的立法目標就是要平等的對待境內生產者和進口商,但由於歐盟境內的生產者仍有免費的配額,因此自2026年起,歐盟在未來8年至2034年止,將逐步停止免費配額,以期使ETS和CBAM一致。

 

CBAM憑證的價格係依據歐盟的ETS拍賣價格,隨著碳權憑證的需求,也會影響ETS的價格,因此也會影響CBAM憑證的價格。執委會會依據前一週的碳權憑證假個計算平均價格,在每個日曆週公告作為CBAM憑證的價格,而在生產國已經支付的任何碳費將可扣減。

 

嚴格來說,在產品原產國已經支付的碳費會造成減少繳交CBAM憑證的數目,而不是減少每張CBAM的價格。在計算產品的碳排放量,歐盟使用邊界條件的概念,應涵蓋直接排放量、間接排放量與上游排放量,在上游排放量的計算,歐盟使用前體的概念。

 

所謂的前體,是指在CBAM規章涵蓋主要產品生產過程使用的產品,因此應計算前體的內含排放,進口商必須申報前體的內含排放量,也就是一個碳足跡的概念。

 

CBAM將廣泛影響全球貿易、綠色投資、永續金融

 

為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碳排愈低的產品表示有更高的競爭力,因此工業脫碳技術是一個必要要件。無庸置疑,自2023年10月1日開始申報CBAM以來,歐盟已經運用國際貿易作為氣候政策的一部分,CBAM已經成為一個政策工具,對於全球貿易已經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

 

碳邊界調整機制是一個基石,必須測量適用CBAM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這些產品的生產者必須進行監測、申報與驗證(MRV)系統,以便提供測量溫室氣體含量的資訊。

 

總而言之,CBAM在2026年將成為事實,全球的製造商面臨許多重要的挑戰,隨著歐盟開始實施CBAM申報,許多國家亦陸續公布其碳邊界調整機制的法規,顯見碳邊界調整機制廣泛衝擊了全球國際貿易制度、工業排放、綠色投資、永續金融等,這也是出口到歐盟的台灣企業必須正視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