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募資金額超越雄獅市值2倍,Klook執行長揭曉:300億用在這,下一步上市在哪裡?

募資金額超越雄獅市值2倍,Klook執行長揭曉:300億用在這,下一步上市在哪裡?
撰文: 數位時代/陳君毅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數位時代 日期:2024-01-03

Klook在2023年底完成2.1億美元的募資,不意外也將走向上市之路,在這個時間點,掌舵者林照圍在想些什麼?

旅遊體驗電商Klook成立9年,公開的募資輪次就有8輪,幾乎是以一年一輪的速度前進。

 

這一次卻有些不一樣。Klook在2023年12月宣布完成2.1億美元(約為新台幣6.3億元)的募資,累計募資金額達到9.315億美元(約為新台幣279.45億元),是台灣旅遊業龍頭雄獅市值的2倍之多(以2023年12月29日的收盤價計算)。

 

Klook募資年表

 

Klook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照圍也透露,上一輪2億美元的資金,現在才開始動用,代表沒有短期的資金需求,「但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需要錢,特別是經過疫情那段時間,讓我們知道永遠要為雨天做好準備。」

 

不只越過生死線,Klook要突破「規模臨界」


誰不想為最壞的時候做好準備,但更多時候是身不由己。新創受到總體經濟的影響,還沒有順利擺脫寒冬,投資人手上的支票不只變小張,還握得緊實無比。

 

「所以他們(投資人)只會去追求最優質的標的,」林照圍說,他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各地飛來飛去,密切地與潛在投資人溝通,「Klook在其中脫穎而出,我想我們是泛亞太地區,在Grab、GoTo、酷澎之後,同時具備未來性、大規模、高成長的公司。」

 

其中「規模」,是林照圍在訪問中出現最多次的詞彙。規模,也是平台型企業的關鍵。

 

舉例來說,Klook商業模式中最常被提起的問題,就是販售大量的標準化產品(如交通票券),這類產品毛利並不高,「但你要思考到票券加總的規模有多大,Klook票券產品很多,可以符合各種旅遊需求。」產品完整,就能找到更多的消費者,帶來第二層次的「消費者規模」。

 

「就是因為我們消費者的規模夠大,所以可以談到很多獨家的產品,像是東京哈利波特影城、香港迪士尼的獨家販售。」林照圍說。

 

供應與需求的規模同步成長,才有機會讓成長飛輪轉動起來。但這樣不夠,還需要所有市場的同步貢獻。

 

「單一市場要能盈利,至少要做到10億美元,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規模,甚至要更多才能往下一步走。如果市場做多卻不深,這很可怕,因為連當地的成本都沒辦法抵銷。」林照圍說。Klook還是把焦點放在泛亞太地區,本次的投資人包含南韓、印尼、日本、泰國、菲律賓等,讓Klook擁有更多的合作資源。

 

也因為疫情的反彈,讓泛亞太旅遊市場擁有很高的爆發性。根據《彭博》的報導,2023年全球最繁忙的國際航班,前10名就有7條在亞洲,包含第一名的吉隆坡——新加坡航線、第三名的香港——台北、第四名的首爾仁川——大阪關西,以及第五名的首爾仁川——東京成田,《彭博》寫道:「新加坡與吉隆坡之間的航班只有60分鐘,是今年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航線,凸顯了疫情後亞洲旅遊市場的反彈。」

 

規模達到轉盈的臨界點、瞄準的市場也有成長性,再獲得2.1億美元的Klook要往哪裡去?

 

 

銀彈往哪打?3大方向:供應鏈、需求與AI

 

林照圍點出3個方向:供應鏈、需求與AI。其中AI是「務實」的AI,「絕對不是做模型,這種百億元級別的事情,最終只有3~5家科技巨頭在做。」

 

Klook會把AI應用在盈利提升,像是在銷售前後跟消費者有更好的互動、更好的推薦、更好的轉換率,以及成本的節省,舉例來說Klook的產品需要一次性部署10~20種語言,就是可以用AI主導、人類輔助的方式運作。

 

「供應」與「需求」則是強化目前的規模。

 

Klook手握2.3萬個供應商、提供53+萬種旅遊商品,持續找尋、優化、管理旅遊元件的供應商是不變的目標,同時也利用這些產品推出Klook Pass這種讓客單價與毛利提高的組合。

 

此外,大型IP的活動,也是Klook引入流量、加強販售的關注領域,包含2023年在新加坡的泰勒絲演唱會、在香港的梅西足球表演賽,甚至是2024年泰國的潑水節與奧運都是。圍繞著大型活動銷售,可以帶來大量的客群與周邊的旅遊消費。

 

需求則可以了解成流量,Klook開啟的大型聯盟行銷「Kreator計畫」,已是1.3萬個創作者的社群,貢獻了10+萬則旅遊相關貼文,「公司自己招募再多人,都不如去做好系統跟社群,讓千千萬萬的創作者來替你推廣。」林照圍說。

 

推估估值可能接近20億美元、明年有望美國上市?

 

至於在估值方面,林照圍沒有透露太多,僅提到絕對是獨角獸之上的數字。

 

不過,有個對比可以觀察。德國柏林的旅遊新創GetYourGuide在今年6月獲得1.94億美元的募資,累計募資金額為11億美元,據傳最新一輪的募資估值為20億美元。

 

雖然GetYourGuide主要的產品也是體驗,但跟Klook還是有所不同,更注重連結旅客與當地的導遊與活動。估值也端看各家公司提出的財務預測與模型,以及投資人是否買單。但可以推估2018年就被稱為獨角獸的Klook,估值可能在10~20億美元,偏向20億美元多一些。

 

市場也傳聞Klook正在準備上市流程,林照圍沒有說死上市地點,只提到公司已經做好準備,就等一個適合的時機點。考量到Klook出身於香港、業務瞄準泛亞太,可能的上市地點不外乎香港與美國。但香港遭遇到成交量問題短期難解,從平均每日可以有近1,700億港元成交量,到多日成交量不足1,000億港元,美國仍是Klook比較有望選擇的上市地點。

 

從新創之姿,到累計近10億美元的募資並走向上市,曾經林照圍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Klook最重要的特質是速度,現在他有了不同的想法。「此時此刻,『標準』會擺在更前面,Klook要給消費者統一性的品質。」這不代表Klook不重視速度,只是走得快,就要站在第一線擔起制定規則的角色。

 

不過,旅遊體驗預訂還是很新的產業,競爭對手也還很多,不管是GetYourGuide、TripAdvisor旗下的Viator或是韓國的Yanolja。因此,不像提供的旅遊預訂有個終點,Klook只能不斷往下一個階段邁進。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