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面對「蘋果化」的特斯拉,要求供應商分散生產據點⋯⋯富田電機如何穩定獲利?

要求供應商兩年內在台灣以外生產,「蘋果化」的特斯拉,台商還有利潤嗎?
撰文: 林宏文     分類:G公司治理 日期:2023-11-30

昨天(29日)帶團到富田電機公司苗栗銅鑼廠區參訪,富田總經理張金鋒親自接待,他提到,未來特斯拉(Tesla)一定會「蘋果化」,此外特斯拉也要求供應商兩年內要在台灣以外地區生產,至於日系廠商則是接下來與台灣合作最密切的夥伴。

這些對電動車產業的重要觀察,值得在此與大家一起分享。

 

富田電機是成立35年的老公司,也是傳統馬達公司轉型升級到電動車產業的最佳案例。早在2005年特斯拉來台尋找電動馬達供應商時,在經濟部的推薦下,富田就是第一家合作的馬達廠商,並且至今都還是特斯拉的供應商。

 

不過,2008年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特斯拉差點倒閉,後來獲得美國政府挹注,供應鏈全部搬回美國,許多陪著特斯拉長大的台灣供應商受傷慘重。富田後來的接單,也變成只是供應馬達鐵芯等關鍵零組件,而非早期的整顆馬達。

 

張金鋒說,和特斯拉的合作,其實最初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但過程中富田其實學習最多,因為過去富田做傳統馬達,一顆180KV的馬達通常重達400公斤,但特斯拉要求做到60公斤以下,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結果沒想到就開發出來了,富田也因此得以大步跨進電動車市場。

 

特斯拉訂單最後會「毛三到四」 供應商很難賺到錢

 

可是,張金鋒也預期,特斯拉的規模如今已經非常大,未來訂單一定「蘋果化」,也就是說,特斯拉不只會要求第二、第三供應源,還要求供應商分散生產據點,因此接特斯拉訂單一定趨向「毛三到四」,供應商都很難賺到錢。

 

因此,富田也要想辦法分散客戶,會控制特斯拉的營收佔一個比重就好。目前特斯拉的訂單大約占營收15%左右,由於供給特斯拉的不是整顆馬達,而是零件,因此雖然接單量不小,但單價低,營收也就衝不高。

 

至於在要求供應商分散製造據點的部分,張金鋒特別提到,特斯拉已要求所有供應商,兩年內要移到台灣以外的地區生產,所以富田目前也開始到海外評估生產據點,不過目前尚未有最後結果,若要赴海外設廠,也需要經董事會決議才能進行。

 

特斯拉要求供應商要在台灣以外生產,原因當然是美中衝突及台海緊張,也就是所謂的地緣政治因素。不過,特斯拉這個政策,不只針對富田電機,對象應該是所有台灣相關半導體及零組件供應商都適用,以這個標準來看,沒有在台灣以外設廠的公司,很可能未來都會面臨掉單的壓力。

 

此外,張金鋒也特別提及,從最近的市場變化及接單情況來看,純電車的成長速度,會比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慢,原因是各國補貼政策慢下來了,還有充電椿等建設速度也不如預期,買純電車會造成里程焦慮,因此讓PHEV的成長比較明顯。

 

在控制特斯拉訂單占比之餘,富田如今也找到新的合作對象,與日系品牌馬自達合作已超過五年,並已開始大量出貨,成為馬自達MX30車型中的馬達動力系統供應商,讓富田成為可以同時供貨美、日車廠的重要廠商。

 

張金鋒說,與馬自達的合作,又是另一個故事,富田前後更是花了五年二個月,總計燒了逾20億元、超過四個資本額,才讓這套動力系統正式量產。

 

張金鋒說,與日本客戶合作,在經驗上與特斯拉完全不同。日本人的決策速度慢,要把所有事情都想清楚才會做,因此不斷出難題考驗富田,像最初提出17KW、3公斤的馬達產品,所有人都覺得不可能,但最後還是做出來了。

 

此外,由於日本在電動車發展上已經落後,因此很積極要開發電動車,找到富田合作開發,應該有感受到台灣廠商的研發與推進速度,比日本要快上許多,甚至還希望富田可以扮演協助他們內部做改變的角色。

 

關於日本與台灣的結盟合作,馬自達與富田的合作也是一個絕佳的典範。由於日本發展新能源車,主要鎖定油電混合及氫能源車,對於純電動車供應鏈的整合,除了電池之外,台灣在電機及電控等領域相對較為完整,這也成為台灣與日本合作的重要基礎及優勢。

 

破壞性創新科技 新進業者比傳統企業大膽

 

而富田對台灣進軍電動車供應鏈來說,也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由於馬達與動力系統居電動車供應鏈中關鍵位置,而富田生產的電動車動力系統,又是靠整合台灣本地的許多零組件供應商,其中就包括五家上市櫃公司涵蓋齒輪、鋼材、馬達、驅動器、銅線等領域,公司則包括和大、中鋼、倉佑、大亞等,形成一個很重要的產業生態鏈。

 

張金鋒自嘲,自己從規模很小的傳統產業出身,如今跨足到電動車市場,又與特斯拉及馬自達合作,其實是「無知、膽大」的結果,反正也沒什麼好怕的,就一路走到今天了。

 

不過,他認為電動車是大趨勢,台灣一定不能忽略這個產業,而且,汽車行業的產品生命周期很長,一般來說,都要歷經三至五年開發,但成功後可以賣十年以上,像2008年做到特斯拉的訂單,如今都還在做售後服務,持續創造營收。

 

每個具破壞性創新的科技出現,商機通常都落到新進業者手中,至於原本居傳統行業中的企業,通常都會有很大的包袱,也大多抱著排斥的態度,電動車就是最好的例子。

 

的確,從特斯拉最早推出自駕車以來,至今已經出現不少車禍死亡的案件,這種情況,是居汽車產業龍頭的日本人完全無法接受的事,對謹慎的日本人來說,只要有一點點出錯的可能性,就一定不會做,也因為當初是像特斯拉這種新創公司投入電動車及自駕車的開發,才可能成功。

 

目前富田在銅鑼的生產線,是從今年6月才開始量產,新產線從設備到團隊都是新的,張金鋒謙虛地說,還需要一點時間做調整。以參訪團實際到現場參觀,目測看起來生產線還有不少空閒之處,也意味著未來產能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不過,目前富田已是公開發行公司,接下來就要進軍資本市場,以目前可以同時供貨美日電動車大廠的能耐,富田肯定是接下來資本市場中,在電動車供應鏈中具舉足輕重的股市新兵。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