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鴻海入股紫光,劉揚偉有何盤算?「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鴻海半導體若要往前走,確實需要別人幫忙

鴻海入股紫光,劉揚偉有何盤算?「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鴻海半導體若要往前走,確實需要別人幫忙
撰文: 今周刊編輯團隊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今周刊攝影組 日期:2022-07-20

7月14日鴻海公告,指子公司工業富聯(FII)以53.8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38.3億元),間接取得紫光股權。一方,是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集團;另一方,是曾在兩岸半導體業界掀起滔天巨浪的中國紫光集團。

 

一樁極其複雜的交易,兩大集團有了某種程度的命運交集,對岸看的,是紫光集團重新擔綱「半導體國家隊」的可能性;在台灣產業界,則是看到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力拚半導體事業的一趟精巧籌謀,以及他對鴻海轉型大計的企圖心。

 

業界分析,鴻海近年在全球供應鏈「脫中」的趨勢下,對中國以外市場的投入明顯積極,或許此刻也需要對中國展現一定程度的「輸誠」。

 

對鴻海如火如荼的轉型大計,入股紫光是否真有機會帶來實質幫助?53.8億人民幣的「小額投資」,能不能創造出產業升級的意外突破?

 

「鴻海的半導體,如果要繼續往前走,確實需要別人的幫忙。」人稱「台灣DRAM教父」、曾任紫光全球執行副總裁的高啟全這麼說。言下之意,對於這次入股紫光的效應,這位半導體老將是持相對正面的看法。

 

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高啟全不斷強調「人才」與「團隊」的重要,他認為,對於一個「半導體後進者」來說,如何快速吸納有足夠經驗與專業的半導體人力資源,就是重中之重。事實上,亦有業界人士表示,過去鴻海由於「電子代工」的形象太過鮮明,因此在發展半導體事業的過程中,往往較難快速獲得半導體人才的認同。

 

而細數紫光集團相關事業,高啟全認為,至少有三家公司的內部團隊具有一定水準,分別是中國最強手機晶片設計業者紫光展銳、中國快閃記憶體龍頭長江存儲,以及伺服器大廠新華三,「相較於自行建立這些團隊,透過入股進而取得合作的可能,對鴻海來說,當然簡單快速得多。」高啟全說。

 

「入股紫光的確對鴻海有加分機會,但還談不上是『如虎添翼』的天大利多。」科克蘭資本董事長及異康集團首席顧問楊應超分析,「整體來說,路,是對的。」但研究鴻海超過20年的他也說,「後續風險仍然存在。」

 

楊應超以本次交易說明,外界認為,紫光版圖橫跨記憶體、IC設計等領域,入股紫光,將補足車用關鍵零組件的供應鏈,進而串連記憶體、IC設計、封測等上下游垂直整合服務,對鴻海發展半導體及電動車有利,「但並非全然如此。」

 

他認為,入股後能否吸引更多半導體人才投入鴻海,又或提升技術並做出成績,進而對鴻海切入電動車等新應用帶來實質幫助?均有待觀察;況且,鴻海「前有併購面板廠夏普後效果有限,後有退出面板廠群創董事會,入股效果不如預期,並非不可能發生。」

 

「鴻海此時買紫光,就像買個選擇權一樣……。」楊應超指出,對於鴻海這麼大的企業來說,即使投資紫光的200多億元賠掉了,也還不到傷筋動骨的地步;而一旦押對寶,也就讓鴻海多了一個增加收益的管道,某種程度來說,確實有以小搏大的效益。

 

在高舉轉型的大旗下,工業富聯入股紫光的這趟操作,或許在多年後將開花結果,也或許終將一無所獲,但無論這場交易是否能帶來人才,以及技術的回饋,進而對鴻海轉型大計有實質幫助,在「最懂鴻海分析師」楊應超眼中,這至少代表著——這個過去營運表現以穩健保守著稱的「全球電子代工之王」,正在積極求新求變,「為了捍衛獲利,主動出擊!」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