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碳排放,是當今世代的大洪水,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地,與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時間的流逝搏鬥。」說這話的是張安平,今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台泥企業團法說會中,對著媒體和投資人大聲疾呼著,臉上寫滿著對地球暖化的擔憂和急迫。
這並非他首次在公開場合大談減碳議題。早在二○一七年,他緊急接下台泥董事長的那一刻起,就為台泥規畫了一條綠色能源轉型之路。
「生產水泥必然會產生二氧化碳,但我們的目標是二○五○年要做到碳中和,怎麼辦呢?我們只能用別的東西去平衡。」他說著帶領台泥投入能源事業的初心,也是他站在超過一千度高溫燃燒的水泥窯前,按下「環保」啟動鍵的決心。
張安平沒打誑語,過去幾年,台泥積極在彰濱工業區發展綠能事業,今年四月,台泥又以一.三二億歐元(約四十四.七億元新台幣)收購歐洲NHΩA儲能公司逾六成股權,躋身儲能系統建置容量全球排名第四的公司。
緊接著,九月底台泥董事會又通過多個綠能投資案、十月宣布已拿下澳洲南部Synergy授權的二○○MWh(百萬瓦時)儲能案場,同時在高雄打造台灣第一座鋰電池工廠,將藉此與世界其他電力公司、電池廠共同開發全球龐大的儲能需求。加上台泥日前拍板投資五十五億元,於蘇澳水泥廠區、花蓮和平工業區內各建置八十七.五MWh以及二五○MWh的大型儲能系統,完成後,台泥將成為台灣唯一具有建置長效型、大型儲能系統的公司。
「綠能沒有儲能的話,沒有辦法support(支持)一個電網結構,所以儲能是必須的。」張安平解釋台泥近期一系列能源投資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