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擔任長榮航空機場本部副主任時,開始接觸到張國煒,那時候我在機場服務,張總裁(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親自打電話要我接待他,當時他要去美國念書,媽媽來送行,印象就是講話分寸很好,很注重禮貌。
他在美國念書時,還沒進公司就在穿機務制服,自詡未來是航空人,到洛杉磯、舊金山機場學修飛機,那時我還想辦法幫他辦舊金山機場通行證,因為飛機停靠在管制區。他自己跟機務人員交朋友、學修飛機的知識,還在念書就決定把航空作為志業。
一九九五、九六年,他到長榮航空各部門實習,都待幾個月、幾個月,熟悉各單位、深耕各體系,是很用心的企業主。他一步步歷練,只是調派速度很快,一般人可能要花上四十年。後來我擔任華航總經理時,他是長榮航總經理,長榮增加更多班次,有些創新,引進Kitty彩繪機,飛機上的備品開始和Rimowa合作,都看得出他的用心。
他的個性平易近人,沒有公子哥的習氣,喜歡人家叫他「小K」、不喜歡叫「董事長」,但我都叫他「頭家」,加上年輕、講話坦率,符合年輕人口味。
相對長榮和華航已經三十年、六十年,跟著他們長大的客群也老化,星宇讓消費者多了一個選擇。但市場開發沒那麼容易,年輕人有預算考量、老年人品牌忠誠度較高,不容易。
至於他創立星宇是任性、還是展現創業的志氣?從過去他對航空業的熱愛和付出,是不用懷疑在市場和定位這一塊,他應該是有獨到的見解和把握。很佩服他有這個勇氣,願意去努力。他有使命感,一步一腳印走到如今,既然自己要出來創業,勢必就想要做到最好。
我也認為在他長期研習張總裁企業文化下,(星宇)團隊會很強;長榮的傳統精神值得大家效法,尤其張總裁對於日本管理很有心得,很重視團隊精神。所以我相信他的團隊會很強,不會偏差到哪裡。
但是星宇單靠台灣市場還不夠,需要串聯航線網增加客源。台灣市場有限,中轉客人占比僅約一○%,有擴大空間,這也是星宇重點,航線網愈發達、愈緊密,餅能做更大。建立一家航空公司很難要求立竿見影的成果,要看得出經營績效、財報要漂亮,至少要用decade(十年)來看,投資航空業是一定要有熱忱,看短利不可能。
建議他放眼世界,不要把台灣當唯一的基地,要有願景到海外擴充基地,如東南亞等地區,布局重要航空市場,設立基地公司。期許他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