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 Google 聽簡報時,他們臉上堆著笑,問我有沒有想喝什麼想吃什麼,都可以拿。他們有個大小跟便利商店一樣的區域,擺著成排冰箱櫃,一整區熟食區,還有沙拉吧等,食物、飲料任取不用錢。
從ESG的角度來看,公司把員工需求擺在前頭思考;你說,哎呀!可是這樣會不會有人多拿呢?
會,但又怎樣,那不就你公司的員工嗎?他拿就是他有需要,他需要吃多一點,他需要多喝一瓶,那又如何?那會多花你多少資源呢?你的公司連這樣的資源都難以負擔嗎?讓員工有愉快的生理滿足,這些付出的成本應該都不會太高。
下一個問題:如果你不信任你的員工,那你為什麼要聘雇他?如果連在這麼小的事情上,你都無法信任他的品格,那會不會在任何業務的環節上,你都不能完全信任他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是一句口號嗎?
你可能也想看:台灣企業「苛待員工」為省成本,反觀Google如何對待員工?老謝嘆:善待他們,才會吸引人才過來
當然,這都只是存在我腦中的一些小想法,並不是說每家企業都得仿效這樣的做法。各家企業資源不同,但就如同在創意上的思考一般,我們未必要照對方的做法,但可以想想對方的想法,並且追問自己為什麼無法有這樣的想法。
許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有這樣的做法,而是根本連想都沒想過,那才是比較需要費力氣並且可以學習的地方。
我們都想進步,可以先讓腦子進步,身體就有機會跟上。
當你的企業這樣做了,你的員工是不是也會想跟別人分享:「我們公司拿吃的不用錢喔!」
他會跟他在不同企業的同學朋友講,而且他講的方式一定是得意洋洋,絕對不會是埋怨,這不就是最好的徵才廣告,而且是活生生讓人信服的;他也一定會跟學弟妹說,這不就成了校園徵才利器。
所有人都知道你充分照顧員工,各種對你有利的媒體報導也可能出現,最重要的是,員工的身心安頓,心情愉快,工作效能當然也會增加,情緒平穩,也減少同事間的無效摩擦,這對公司應該是利大於弊吧!
這是公司治理的一環,也是SDGs符合永續發展目標8(見33頁)的內涵,也就是尊嚴工作及經濟成長: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你看,這麼做的好處多多,說不定,還會有個好事者把這寫入書裡呢!
Something & Somebody
我想藉這機會來談另一個概念。
許多年輕朋友常問我怎樣才能成為 somebody?
我說,那你有屬於你的 something 嗎?
我想舉齊柏林為例。我跟多數人一樣,在二○一三年「看見台灣」上映之前,還不認識齊柏林。但齊柏林還是齊柏林,他做的事都一樣,沒有改變。他一直持續做他心中的 something,他當然就是我們的 somebody,只是我們還沒認識他而已。
可是,如果你根本沒有在做你的 something,你也沒有你在乎在意的something,那你當然是 nobody。儘管,你多麼想被看待成 somebody。
這也可以延伸到企業上。
你可能也想看:「為Google工作20年,一覺醒來彷彿沒存在過」冷血裁員讓資深員工感嘆 想領年終也得「分期付款」
許多企業都會急著想讓世界知道他有做ESG,但,如果做得少,卻講得多,就容易讓人感到虛。那個虛,可能是氣虛,也可能是虛假,更可能是虛偽。不過,就算虛也沒關係,至少是個開始,至少是努力想面對,總比絲毫無動於衷,完全沒有投入好。
但,我還是想鼓勵此刻可能感到有點氣餒,尤其是在企業中被任命指派到負擔這個任務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做得很累,卻沒有被世界相對應的好好對待,我想鼓勵你,你已經在做 something 了,你就是我們心中的somebody。這世界有你比沒你好,那就夠了,那就夠好了。
我們都認同你是我們的 somebody,只是有些人還不知道而已,但你自己應該知道,因為你有投身其中的 something。
企業品牌也是如此,不必太焦慮於還沒被看見,只需要繼續一如往常認真持續地做下去。
你是我們心中的 somebody。
你把ESG做好,我們來把故事說好。
優質教育和陸域生態
Google 在台灣的第一支品牌影片,內容是介紹台灣一個國中生,自費研究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差異獲得全國科展銀獎。當年得獎的全都是高中生,只有他是國中生,我拍攝的影片探討的角度是他那份好奇心,在不斷面對問題時鍥而不捨地找到新的解決方法。
影片很成功,贏得許多人讚許,更成為不少老師鼓勵孩子的教材。
許多人問我,Google 為什麼願意用企業行銷的資源,投入一個台灣在地小科學家身上?這可是世界超級大品牌在台灣的第一支企業影片耶!竟然沒有宣傳它的產品有多好,反而介紹一個小孩子。
這故事非常在地化,不是美國的誰,也不是歐洲的誰,而是台灣的一個國中生。對於新來乍到的跨國品牌來說,這個行銷溝通成為極佳的對話素材。
那時候,我們還不清楚,但其實這就是在做SDGs呀!同時在處理目標4.優質教育,以及目標15.陸域生態(見32、34 頁)。
他指出了環境裡重要的事情,而在他提起之前,人們並不知道。
人們因此在乎在意,影片當然成功,引起許多討論。
再次證明,參與ESG,可能是企業決策最重要的一環。
高鐵上的小科學家
VO:我叫吳承儒,十四歲,跟爸爸分期付款,借了十五萬。
吳:請問有學生票嗎?
一個月內坐了兩百趟高鐵,常常五點半出門,也找到耶魯大學物理課程,還學寫了手機程式,雖然很累,但我想要知道地層下陷對高鐵的影響。
VO:因為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找答案,
我 Google 老師的名字,意外發現測量震動的方法,自己設計了一個架子,雖然是坐高鐵,但我都沒坐在位子上。
為了得到最多數據,每天五點半出門,瘦了六公斤,媽媽捨不得,但我很堅持。常趕車,也常沒趕上,意外認識很多新朋友,也遇上了意外,也意外發現手機可以偵測震動,我開始學寫手機程式。
可是有數據了,不會算,分析不出來……
我找到耶魯大學物理課程,到台大學「傅立葉分析」,那麼堅持,就只因為好奇。
旁白:國際科學展覽會二等獎,南山中學,吳承儒。
教授:吳同學的專題構想是非常有創意的,很生活化的,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但是每個人都沒去做。
吳:好玩啊!我沒想到搜尋那麼好玩啊!找到答案的爽度很高,很爽。
媽:那讓他們自己去找,那你找到就是你自己的。
吳:我會繼續搜尋,發掘其他好玩的研究主題。
不是你做的事,你也可以關注呀!
看別人做出成功的案例,總是有種隔靴搔癢感,無法有立即的學習效用,所以允許我用尖銳的方式來提問。
我試著用反面的方式來幫助大家,請大家思考。
如果是你,做為一個史上品牌力最強的品牌,來到一個新的市場,你會不會立刻膝反射地想要介紹自己優異且強大的產品力?例如快速且驚人的搜尋能力。
但他沒有哦!他介紹台灣一個小孩子對於自己好奇的事物的搜尋能力。
再進一步問,這是台灣的故事,那,為什麼台灣的品牌卻沒有足夠的品味和素養,主動投入來分享這樣精采的故事呢?
我的意思是說,台灣也有許多電信相關品牌。回頭想想,他們多數的作品,是不是都在宣揚自己的產品功能,而沒有具體的人物故事;畫面裡是不是都是天空中有些藍色半透明的光籠罩了城市鄉間,人們開心地在綠地上奔跑,雖然你不知道他們臉上的笑從何而來。
那為什麼 Google 會想介紹一個台灣的國中生做科展呢?
原來當初一位 Google 副總,看到報紙上一個十公分見方的新聞,他直覺認為這新聞談到的故事值得一做,至少那孩子的精神是 Google 所認同的,因此萌生出了這個故事來。
請別誤會,我並不是說 Google 就有多了不起,只是想請大家思考,我們可能很習慣一定得要是自己做的東西才會拿來談。但其實,所謂議題,只要你願意關注,都很值得做,都很值得拿來對話。
不一定要是你做的事才可以溝通。
你溝通了重大的議題,那,這不就是你在做的事?
你是不是也只會問:「那我們中午要吃什麼?」
我拍片時,為了找故事,所以做很多田野調查。當時候訪問這孩子,發現他跟我都看到了高鐵地層下陷這個新聞,但沒有任何資料佐證。他想知道答案,因此就開始了他的實驗。
我記得很清楚,我在報紙上讀到這個新聞,跟我老婆有了一段對話。
「哎呀!高鐵地層下陷。」我翻著報紙。
「真的嗎?」妻抬頭。
「對啊!很嚴重,要是不改善,三十年後高鐵得停駛。」
「啊……那花很多錢蓋的耶!」
「對呀!」
「那怎麼辦?」妻憂心忡忡地問。
「我也不知道。」我停了一下,又問:「那我們中午要吃什麼?」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
我的意思是,我們都在這世界裡,但為什麼有人可以找到有意思的答案?
我們有沒有機會成為那個人,在世界的問題裡,找到答案?
你也可以有 Google 等級的企業高度
我不認為是因為 Google 很偉大,所以有那樣的ESG作品。我認為,是因為那位員工看到那個新聞,他有足夠的敏銳度,他關心世界。
因為他關心世界,所以他關心世界的變化,他關心世界遇見的問題。
而那些問題有時候反而是我們的答案。
不是嗎?
你可能在思考公司應該投入哪個領域的ESG,你可能也在煩惱今年公司交付的KPI要如何達成,你渴望有答案。
但答案也許不是像過往考試一樣,都得是你背過的。
答案,也許就是你像個平凡無奇的人,真心理解自己是個渺小的存在,但又真心希望自己這個存在對世界是有好處的,你願意放下那些虛假的身分,真心追問我們的世界怎麼了,關懷他,陪伴她。
我們都很渺小,但也都很偉大。你的企業有機會因為你而偉大。
我想,當你關心世界,而不單只是你自己,你就擁有世界等級的關心了。
那麼,跟 Google 一樣,你就是世界級的好傢伙了。
ESG 心法
1.先讓腦子進步,身體就有機會跟上。
2.關心世界的變化,關心世界遇見的問題。
3.持續做你心中的 something,你就有機會成為 somebody。
※本文摘自《把好事說成好故事:在實務上踏實,在想法上跳躍,ESG、SDGs必備》,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