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巴黎,剛完成四家世界知名企業在永續商業策略上的參訪,坐在拉法葉百貨公司旁的咖啡館內,為《今周刊》寫這篇文稿。看著來自世界各地熙來攘往的人潮,滿意地帶走時尚與奢侈商品,好似世界各種不永續的問題,都不存在於瘋狂的消費欲望中。
我訪問的四家法國知名企業,包括擁有GUCCI及PUMA等二十多個奢侈品牌的開雲集團(Kering)、法國電信(Orange)、世界最大的化妝品公司萊雅(L'Oréal)及世界零售通路巨擘家樂福(Carrefour),他們的永續長不約而同告訴我:「在面臨大時代的挑戰,企業社會責任(CSR)已成為公司轉型的關鍵商業策略,更是創新成長的驅動力。」
轉型,挑戰一定大;創新,絕對需要專業;突破,得靠足夠的支持力道,包括領導力、人力與投資。單純的最大獲利,是過去這些公司的唯一目的,但是能促進世界永續發展的最大獲利,才是今後主流企業應積極追求的願景。
主流企業的改變何其難,眾所皆知,也因此促進了以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之興起,雖然立意好、熱情足,但不管賣的是產品或服務,社會企業仍與主流企業一樣,須面對幾個普世價值的檢驗,包括:一、品質與信任;二、遵法與透明化;三、價值鏈能否體現共享的價值。
必須讓消費者喜歡與信任,才有機會讓其在感動與熱情加值之餘,持續回購。消費者的熱情支持是一時的,惟有品質與獲利模式才能創造持續的成長。當永續型主流企業的變革趨勢,是將永續精神內化為受到消費者信賴的品質,我們也期待台灣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社會企業,能夠將社會目的內化為受到消費者信賴的品質。
讓產品與服務說話,帶來的社會信任與獲利,才能持續創造更多的正向循環。當主流企業不須一再用CSR獎來證明自己有多好,而是其商業模式被信任,我們的社會就有救了。當台灣的社會企業不需要靠社會目的來行銷,而能夠以更好的產品及服務來建立優勢與信任,那麼台灣的社會就更有救了。
(本專欄由黃正忠、龔建嘉、鄭涵睿、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