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破壞性教育創新值得推展

破壞性教育創新值得推展
撰文: 吳靜吉     分類:S社會責任 日期:2012-09-20

康學院是典型的非正式教育的破壞性創新,應用以網路特色為基礎並回歸學習本質。

《時代》雜誌二○一二年世界百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當中孟加拉後裔的美國人三十五歲的康先生(Salman Khan)排名第四,比爾蓋茲特別為文推薦。

在波士頓工作的康,透過遠距輔導幫助遠在紐奧良的表妹度過數學難關,表妹的成績因此大為進步;親友求他把教材錄影上網,他就把上課內容放上YouTube。

這些教學影片引起了比爾蓋茲的注意,他的孩子上了這些單元之後,學習動機和效果都很好。比爾蓋茲於是結合了教育創新的推動和子女快樂學習的雙重動機,在眾富雲集的場合介紹這個康學院(Khan Academy),主動提供資金支持,接著谷歌公益基金也跟進,立即吸引更多學子。

到現在為止,康學院已經製作了三三○○支教學影片,內容包括數學、科學、電腦、財務與經濟學、人文等等。比爾蓋茲在推薦文中說,「康學院提供每一個小孩免費的世界級教育機會。」這些教學影片使用次數已超過一億八千多萬次;每個月大約有三五○萬的使用者。

康學院是典型的非正式教育的破壞性創新,應用以網路特色為基礎並回歸學習本質,創造和倡導簡易、便利、可親可近和人人負擔得起的產品或服務,取代了過去複雜昂貴不易接觸的教育模式。

許多名校也陸續合作進行高等教育的破壞性創新,麻省理工學院率先啟動開放課程,最近也和哈佛、加州柏克萊等校合作成立edX大學,提供免費學習的非正式高教網路,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時空的方便性和學習風格選讀。史丹佛大學教授創辦,而由創投公司投資的Coursera已經和普林斯頓、維吉尼亞等大學合作在網路開設免費課程。註冊上課的大學生已經超過一百萬人,這些學生來自一九六個國家,其中四%來自中國。

破壞性創新的教育也可以是正式教育的另類學校,人民大學(University of the people)就是利用破壞性創新原則成為另類的正式教育,讓學生可以免費入學,成為網路大學正式的學位學生。

多年來,我們也有不少的教育創新,但絕大多數都是正式教育體制中的改善措施。這種永續的教育創新仍然脫離不了筆紙測驗、分數導向、文憑學歷的考量。

曾擔任文建會主委、教育部長、師大校長的郭為藩,在第八屆全國教育會議的主題演講中,建議「引進台灣傲人的民間活力及企業競爭力,到公立學校系統或教育行政運作體制中。」試驗美英等國實施有成的公辦民營學校,即正式教育的破壞性創新,他甚至認為,當台灣的教育經營企業「表現出應有的活力與績效時」,「進軍境外地區應視為長程的願景。」

教育部和企業界應該事不宜遲地考慮他的建議。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