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颱風前腳剛走,中角灣海邊堆滿被風浪打上岸的廢棄物。這裡是北海岸知名的衝浪點,但距離遊客中心較遠的海岸線,長期累積不少垃圾。除了常見的寶特瓶、吸管,也有浮具、保麗龍與漁網等大型廢棄物。
鳳凰颱風剛走,金山中角灣海邊堆滿許多被風浪打上岸的廢棄物。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颱風過後,海邊廢棄物數量驚人,志工袋袋滿載而歸。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還海行動5年清出1.5萬公斤海廢、回收寶特瓶再製1.6萬雙藍白拖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今周刊自 2021 年地球日啟動「還海行動1095」,第一個三年從海岸線、海面一路清到海底,由專業潛水夫協助清除海底廢棄物;2024 年起邁入第二個三年行動,除了持續淨灘,也跨入小丑魚復育與海草復育。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淨灘就像薛西佛斯的神話,巨石推上山又會滾下來。只要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垃圾就會不斷產生,但如果不持續淨灘,海灘就會堆成垃圾山。」梁永煌表示。
他指出,「還海行動1095」已邁入第 5 年,至今共舉辦 22 場淨灘,累計清出1萬5220公斤海廢;回收的7萬3千多個寶特瓶,也已再製成1萬6119雙藍白拖鞋,鞋底壓印台灣形狀,踩著藍白拖象徵「與台灣一起前進」。
《今周刊》發起「還海行動1095」號召守護海洋,今與多家企業夥伴一起淨灘。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多家企業響應海洋保育,淨灘清出895公斤海廢
永豐金控副總經理陳佳興表示,永豐與《今周刊》多次合作淨灘,並將行動延伸至更完整的海洋保育,包括參與小丑魚與海葵共生計畫、還海劇團推廣海洋永續教育;另也長期投入濕地復育、棲地保育、紅樹林疏伐與鯨豚保育。他強調,除了淨灘撿拾垃圾,也希望海洋保育能變成每個人的生活議題。
永豐金控副總經理陳佳興。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此次淨灘也清楚看出颱風過後的影響。志工撿到許多大型漁網、浮球和輪胎,有些大型漁網甚至需要多人合力、像拔河般才能從沙灘拉出。整體垃圾量明顯增加,重量以漁具為主,但在數量上仍以寶特瓶等民生垃圾最多。短短 300 公尺海岸線,共清出 895 公斤海洋垃圾。
多人合力「拔河」,將大型漁網從沙灘中拉出。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志工淨灘時撿到大型輪胎。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右2)、永豐金控副總經理陳佳興(右1)也加入推輪胎行列。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志工撿到大型浮球的漁業用具廢棄物。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海岸維護仰賴多方投入,民間參與成為關鍵力量
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簡任技正李俊毅表示,新北海岸線約145公里、橫跨9個行政區,光靠環保局力量不夠,需要仰賴民間力量一起淨灘。《今周刊》也將淨灘從環境維護延伸至廢棄物管理與資源回收,進一步把回收寶特瓶再製成藍白拖,形成循環經濟模式,為推動藍色經濟奠定基礎,這也是永續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
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簡任技正李俊毅。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李俊毅也鼓勵民眾持續參與海岸維護。目前新北市 9 個行政區設有 50 處「淨灘合作社」據點,民眾可就近借用手套、垃圾袋等工具,環保局也會協助後續垃圾清運,希望讓更多人以實際行動守護海洋。
在192名淨灘志工揮汗努力下,今天共清出 895 公斤海洋垃圾。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親自參與淨灘,並表示這是一項需要持續投入的行動。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淨灘志工今天撿拾的寶特瓶,後續將交給廠商製作成藍白拖,實現循環經濟。圖片來源:吳東岳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