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Nature》最新發表的研究與 CNN 報導,研究團隊比對天氣數據和消費習慣,追蹤 2004 到 2019 年美國 4 萬到 6 萬戶家庭購買食品的的交易紀錄,結果發現,人均每日糖分攝取隨氣溫升高而增加:在 10–12 °C 以下增幅緩和,在 12–30 °C 區間則顯著增加,每升高1°C,平均每人每天就會多攝取 0.7 公克的糖。
這些看似細微的變化,若長期累積,將造成驚人的健康代價。研究模型進一步推估,在全球升溫 5°C 的情境下,到 2095 年美國人均每日糖分攝取可能比現在多出 2.99 公克。若將其換算為總體量,等同美國社會一年多出約 100 億公斤糖的消費,相當於每人多喝 40 罐汽水。
健康負擔與社會落差
CNN 特別指出,熱浪驅動的「糖依賴」將推升肥胖、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並讓醫療成本更加沉重。更值得注意的是,這股趨勢也凸顯社會不平等:
- 低收入家庭 因較少擁有冷氣,往往更依賴含糖飲料消暑,糖攝取量是高收入戶的數倍。
- 戶外勞工與教育程度較低者,受影響更為明顯。其背後牽涉到結構性問題:含糖飲料的行銷往往鎖定低收入族群;在部分貧困地區,因飲用水水質不佳,廉價飲料便成了替代選項。再加上屋內缺乏冷氣,或長時間進行勞力工作,這些條件都讓他們更容易依賴高糖飲料來解渴。
- 種族差異 亦存在,研究顯示白人社群的糖分增加最顯著,而亞裔美國人則變化有限。
被忽略的氣候衝擊
劍橋大學學者提醒,過去關於氣候變遷的相關研究多關注糧食安全與營養流失,但「極端高溫如何影響飲食選擇」卻鮮少受到重視。這項研究正好揭露了另一個被忽略的層面:氣候變遷不僅改變我們的環境,也正在改變生活方式與健康風險。
對企業與決策者而言,這意味著 ESG 與公共政策需要更整合性的思維——從能源到飲食,從健康到社會公平。如何在氣候調適的同時,推動健康飲食教育與社會支持機制,將是邁向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挑戰。
延伸閱讀:
【永續新聞快訊】特斯拉尋求 AI 與淨零平衡,LanzaJet引領航空燃料新篇章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與 PepsiCo 推出最新明日食物計劃,關心再生農業
※ 本文授權轉載自CSRone,原文見此。